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4 个生字。 2、能力目标 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3、情感目标 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 28 我的舞台 2、解释课题 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 (学生介绍 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 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 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 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出示空表格 ,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 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什么时段 舞台在哪里 做 什 么 还没有出生时 把娘胎当舞台 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 刚会走路时 把小床当舞台 模仿母亲“演戏” 随母亲演出时 每场必到舞台 察言观色,学形记词 六岁时侯 把练功毯当舞台 拜师学艺,署去寒来,刻苦学习 学艺几年后 把客厅当舞台 给到家的客人开“个人晚会”
小结过渡: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的观众无处不在,体现出我对艺术的指着追求和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也不难看出她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她的的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她,想听一听她的母亲新凤霞唱的《花为媒》吗? 1、 播放评剧《花为媒》音乐。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具有北方地方特色的评剧,感受到了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在这美妙的音乐和成功之后,艺术家们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吗?请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学艺艰辛、吃苦耐劳的句子,批画感悟 六、品析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默读批画。 (2)交流感悟。 出示句子: A:“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前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常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兴味盎然”,课文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台上在演出,一个小女孩钻在幕布里看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满头大汗却兴味盎然,怪不得母亲的学生忘词的时候,会向“我”请教。透过厚厚的幕布,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那么形象,那么生动。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B: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tag: 年级语文 我的舞台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