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上获得一些启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1)投影材料1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辨析比较句子的含义: 不同句式 感情不同
投影2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问题:这样改好不好?
辨析明确: 不好 “这”字带有贬义
2)投影材料3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辨析明确: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3)关于“推敲”的故事
提问:“推”一定比“敲”好吗?(联想意境)
辨析明确: 字眼不同 意境不同
4)投影材料4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明确: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释“圆”
联想意义:易误用而生流弊 “套板效应”
三、联系实际 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上面的分析是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表达的观点,我们已经和朱先生达成共识。
材料5:
《汉语大词典》
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3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朱光潜先生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义。
读课文,找一找朱先生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明确:不能懒 刻苦自厉 推陈出新求思想感情的精练与吻合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找一些用字精当的例子,体会妙处。
3思考练习二
第二课时
讨论课 比较《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读本)
一、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练习二)
二、课堂交流,(开放式)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
tag: 教学 ,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