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训练时,我先让学生计算《课堂作业本》第3题,要求写出中间数,这还是和前两节课的要求一样,看着中间数,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进行计算。在反馈中,我特意挑选了错误的做法,让学生关注他的错误是怎么引起的,讨论得出第二步的运算符号特别容易看错,是要注意的。
第二步,看口算卡片计算。又分了两个层次:第一层,先出示前一半式题,学生想得数,再出示第二步式题,算出得数口答。第二层,直接出示两步式题,指名直接说最后结果,但问学生:“你刚才心里想着几?”
第三步,练习《课堂作业本》第2题,要求不写中间数,直接口算连线。
这样一步一步的逐渐提高计算要求,是帮助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发展学生的思维
备课前一直在思考,加减运算的意义在前阶段不断的螺旋上升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比较深入学生的心了,学生对于为什么加?为什么减的意义理解地比较到位了。这节课除了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意义和学会计算外,如果没有任何思维上的拓展,课堂是否会变得单薄和缺少活力?我是否可以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呢?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试一试,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引领和启发。
于是就有了课堂上,老师们所看到的情境:“小鱼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先放进2条再拿出3条和先拿出3条再放进2条,过程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却都是7呢?”、“7比原来的8怎么样?为什么少了呢?”、“刚才最后的7条比原来少了,你有什么办法让盖子里的鱼多起来呢?”、“现在想想看怎样的情况鱼的数量会变多,什么情况下鱼的数量会变少呢?”…… 学生在猜想、讨论、证实中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绽放,很多孩子的精彩发言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这样的拓展只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和提高,点到为止,不要求人人理解掌握。可能有些孩子理解得比较透彻,可能有些孩子还迷迷糊糊的,都没关系。这只是尝试,有待大家的讨论。
四、课后与个别老师交流后的反思
课后简单的交流已经让我收获很大,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丝毫没有上完课的轻松之态。先抛砖引玉,简单地说说,学科组讨论时再细说深讨论,也欢迎大家在博客中跟帖回复讨论。
1、把静态图改为动态图是否低估了学生
本来是考虑到直接说静态图会有难度,又缺少趣味性,所以选用了动态图。而在对动态演示过程的表述中,学生的表达困难确实不太大。恰恰学生对静态图的理解反而是比较困难的,是否可以把我课堂上的从易至难的顺向次序进行改变,直接从难(纯静态图或者是半动半静图)入手,让学生把看到的进行合理的想象,再予以表达和演示,这样的过程既可以发展一部分学生,又可以帮助一部分学生。或许尝试一下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对加减的运算意义是否可以更突出一些
上加减混合一课时,学生上一年级才两个月,其中加减运算含义的学习还在起步阶段。虽然前阶段的加法、减法运算意义也是借助了“合”与“分”的动作帮助理解,似乎学生对于这两种运算已经理解比较透彻了。但是如果能再着些重墨,学生会对为什么先加再减或者先减再加理解得更好,特别是后20%的学生。
正如我的课上,虽然我设计了“+2表示什么”、“为什么先算加?”“中间数10表示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理解,但是似乎还不够突出,或者说是远远比不上“为什么先加?”这个问题直接。“为什么先算加?”和“为什么先加?”实质上也是不同的。体现出先把两部分合起来,再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的运算意义。如果再配合上学生的手舞足蹈,效果可能会更好,理解也会更到位。
真应该留下一个班试试这个方案,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了?
加减混合说课
徐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类推
加减混合是在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的,通过对连加连减的复习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在动态演示中感悟加减混合的含义
停车场的汽车开来开走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而且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减混合的含义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制作了汽车开来,开走的动画,变静态的图为动态的形式呈现,课件动画演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两个情境先开来3辆车,再开走2辆车,和先开走2辆车,再开来2辆车,让学生感受先加再减和先减再加得数不变,进一步感悟加减混合的含义。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看图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前面对用数学和连加、连减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看图用较简练的数学语言说图意,并提数学中问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看图说图意提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数学语言的培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解题正确率,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另外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已的想法,是整个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的能力,我们只有从一年级开始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表达机会,引导学生对探索的过程多进行总结与归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四、注重学生思维层次的提升
1、在比较中感悟得数和加上减去之间数的关系,知道加的多,减的少,得数大,加的少,减的多,得数小,加的数和减的数一样大,得数不变,同时渗透加减混合两种方法的计算和简便方法的计算。
2、动态的图学生都能看懂,而静态的图学生的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从动态图到静态图,给了学生一个过渡的平台 ,同时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的含义。
3、最后口算题从3个数的加减到4个数的加减到一长串数的加减,不仅巩固了学生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tag: 数学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