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案例]《孔子拜师》

[教学案例]《孔子拜师》

11-07 15:34:22   浏览次数:472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教学案例]《孔子拜师》,
[教学案例]《孔子拜师》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课文内容蕴含丰富,但并不深奥,只是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对于一个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案例:
    教学伊始,我引出了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预设的情境和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已能将孔子这句名言的意思猜个八九不离。继而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孔子名言,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授课的开始,我努力给每位学生发言的机会,加之适当的情境创设,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在研读课文时,我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作为统领性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在交流汇报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各自思考的方向,回答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善于动脑,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 有的则认为孔子谦虚好学……
  学生的回答并不全面,但他们的发言让我看到了真实的阅读,有效的阅读,以及他们思维的过程。我想,这已足够了。
  当一名学生谈到孔子还是一个“不怕吃苦”的人时,我就势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并设计了如下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并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倒好处和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你们能想象一下在这几个月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投影出示练习:(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_____。
  累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
  天黑了,孔子还_______________。
  正是这样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学生想象,填空。
  (2)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从而明白孔子还是一个“为求学而不怕吃苦”的人。在此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第三段的学习,抓住“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进行了情境和问题的预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在师生充分对话交流之后,我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举一个例子,写写对“学习是无止境的”的理解。学生理解得不错,我又让他们读读有关学无止境名言,让学生懂得: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这样的环节设计,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写话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课堂除了教师课前的“预设”,还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生成”。 如当学生读到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学生突然有了质疑:“老子为什么称呼孔子仲尼,而不干脆直接称他孔丘?”。面对这样的生成问题,我首先对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行了表扬,同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引导学生反复的进行朗读、比较,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体会称呼的不同其实是体现了老子对晚辈爱护以及他为人的平易近人。
  学生不经意间的提问,引发了我和我的学生有益的思维。使学生对课文人物的理解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教后感言: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花哨的表演抓住人,而是努力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说的: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入,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精彩。教师像一位引路人,你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我们走上讲台前,应该静心地把教材多读几遍,力求读得深读得透。多思考每篇课文怎么去挖掘它的语文特色,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简单的精彩。
这也是自己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教学案例]《孔子拜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