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听课随想录:听两位年轻老师教《风筝》

听课随想录:听两位年轻老师教《风筝》

11-07 15:34:22   浏览次数:603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听课随想录:听两位年轻老师教《风筝》,

先说假如弟弟儿时的记忆是深刻的,他是没有忘的,但是他却故意说自己忘了。可能原因之一是他没有忘,但怕哥哥会自责,为哥哥分忧,这一点在文中是找不到论据的,我们可以不取。可能原因之二是他没有忘,但是他自己都觉得小时候做得不对,没想到哥哥这些年还记得,会不会是来批评自己呢?所以不好意思说有这样的事。这是可以从文中找到理据的,即“他惊异地笑着说”,“惊异”:哥哥怎么还记得这件事?该不是还来批评我吧?这不又点到我的痛处了吗?“笑”:这件事已经过去这么久了,还有必要再说吗?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儿时的调皮事啊?真是不好意思。这个“笑”就笑得尴尬,笑得内涵丰富。经过了上面的分析,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白什么呢?如果弟弟没忘而假说自己忘了,就是因为他还认为这件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是自己做得不对。朋友们啊,前面的鲁迅先生看到外国的书,明白了,醒了,可是他的弟弟呢?还没有醒啊。他还认为自己当初是做得不对的,他还可能会做出继续搁杀的事情来啊。

再说假如弟弟是真忘了。他为什么会忘呢?因为这件事在他的脑海中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他根本就不觉得哥哥当初做得有多么不对,“他像听旁人的故事一样”,他已经全然忘却了。也说明一个问题啊,他没有醒,他一定认同哥哥这样做是对的,没有必要记恨,也没有必要耿耿于怀。朋友们啊,他的弟弟还没有醒啊。

②作者的心为什么“只得沉重着”?

通过上面的争论的两种结论,我们都会发现,就是弟弟还没有醒悟。而只有我一个人醒悟了。

弟弟没有醒悟,所以他不会以为哥哥的做法是不对的,他甚至会认为这是合理的,应该的,是为了他好,所以他也会这样继续地走哥哥的路,继续“虐杀”别人的精神。这是鲁迅的沉重啊。

仅仅这样吗?如果只是担心弟弟这不这是鲁迅。鲁迅的弟弟算是文化人了,应该是比较容易觉醒的,但是他都还没有醒悟,何况在中国的国人中,该还有多少有文化和没文化的人,他们也是没有醒悟的啊!鲁迅先生以唤醒麻木的国人为己任,这怎不令他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呢?他又怎不会“沉重”呢?中国国民的悲哀就在此,他要唤醒这些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人。唤醒他们干什么?唤醒他们去捍卫自己的生命的权利。这就是鲁迅,这就是伟大的鲁迅的伟大之处。

把这个理解教给学生时就可以这样来说:哥哥看了外国的书,醒悟了。但是弟弟还没有醒。而像弟弟这样没有醒的人在中国的国民中该是何其多呢?所以鲁迅要唤醒他们,但是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工程啊,一个一个地去唤醒需要多久呢?所以他才会这样沉重啊。同学们,你们醒了吗?

在这节课上,如果把学生的精神引渡到我所论述的层面,我觉得就切近了这篇课文,领悟了这篇课文。

 

第三课时

我们再来个收尾工作吧。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余波。因为是经典,所以内涵极其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想像与启迪的空间。

所以,我会问学生——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唤醒麻木国人的启蒙主义思想之外我们还可以学到一些什么呢?对于这个大问题,可以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去明白下面几个问题:(获得几个启迪)

①要像文中的哥哥一样,具有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勇于认错的精神。(这一点容易发现,以下的学生不易发现。)

②爱有时也会伤害。我们能做“爱的伤害”的事情。(反面)

③正确地理解父母师长的爱,有时候严厉的批评、责骂、责打也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正面)

④要具有怀疑精神。对于尊长的做法也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

经过上面的收尾,这篇课文是不是又被我们学得更加有广度了呢?深度和广度的结合,这就是我教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希望大家看到此文后能感受到我的一片肺腑之情,一团赤子之心。对于我以往在评课中的一些尖锐的言辞,如果伤害到了大家的话,请把他当成“爱的伤害”吧,在此我想真挚地对大家说声“对不起”!让我们相到指正,共同进步。(看到此文的同志,请在我的教育博客上留言,谢谢!)

上一页  [1] [2] [3] 

,听课随想录:听两位年轻老师教《风筝》
《听课随想录:听两位年轻老师教《风筝》》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