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乞巧》七夕乞巧的“变俗”与“正俗”

《乞巧》七夕乞巧的“变俗”与“正俗”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505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乞巧》七夕乞巧的“变俗”与“正俗”,

《乞巧》七夕乞巧的“变俗”与“正俗”

            七月初七称为七夕,民间乞巧当然应该就在此夕。可是,在民俗史上却有过七月初六入夜乞巧的事,而且时间延续多年,地域广及南北。宋太宗把它看作一件大事,竟至下诏令更定,仍以初七为七夕。

        这个问题,曾引起古人注意。清初王士祯《香祖笔记》在叙明上述诏令后说,名七夕而用六,不知起于何时。博赡如王士祯,还是只能存疑,而所表示的疑问,又显然沿承南宋洪迈《容斋三笔》:“太平兴国三年七月,诏七夕嘉辰,著于令甲。今之习俗多用六日,非旧制也,宜复用七日,且名为七夕而用六,不知何时以然。”王士祯也说是太平兴国年间下诏,而非如另一说所称宋太宗淳化年间;他的疑问表述为“不知起于何时”,与洪迈“不知何时以(已)然”语亦不异,可见他所依据的就是《容斋三笔》。

        其实,明代沈德符对“七夕用六”的起始及相关问题有过说明了,只是王士祯并未见到或虽见而不曾注意,晚清俞樾《茶香室续钞》是称引了的:“明沈德符《野获编》云:江南李煜以七夕生,至期,其弟从益自润州赴贺,乃先一日乞巧,江浙间俱化之,遂以成俗。直至宋淳化间,始诏更定仍为七夕。然则七夕之用六夕,自南唐始。”末句为俞氏按语。南唐国主李煜(937-978)生于七夕,他在继位后,王室人员和群臣于此日贺寿,其弟李从益居润州(今镇江),因贺生辰须于初七日到国都江宁(今南京),就提前一天乞巧,江南、浙江民间便也照着早一天乞巧,不多几年竟代替旧俗成为新俗。这种情形似乎还由南而北影响到中南地区,李煜失国(975年)、“归为臣虏”以后仍然如此,以至宋太宗为之不安,要用政治方式干预,名义上是要恢复旧制,进行正俗,实际上自然是为了消除李煜生辰导致民间变俗的影响。

        事情并未到此为止。李煜降宋之初,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尽管有羞辱之意,但宋太祖知道他并无政治能量,并不想杀害他,只把他当作翰林学士看待,而在“烛影摇红”下兄终弟及继位为帝的宋太宗却对他不放心,总是提防着他,下诏更定七夕于前,又赐药暗害于后。李煜在东京(今开封)过“臣虏”生活,“时时以泪洗面”,又在所填词里写了故国之思,宋太宗因此忌恨,也不管李煜只是写情而非立誓,仍必欲置之死地。相传他借李煜生辰时机(当是公元978年)赐牵机药,服后即死。生于七夕的人当然不少,死于七夕的也是代不乏人,但是生日即是死期,这个概率极小;李煜以生日受赐牵机药,纵然不想服也不行。他之死岂是偶然,这个传说的可信程度应当认为很高。

        李煜死于978年,亦即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太宗下诏正俗更定七夕,应在此年七月初,若迟至淳化(990-994)年间,则其“耐心”恐怕等不到这么久吧。

,《乞巧》七夕乞巧的“变俗”与“正俗”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