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一笑 发表
在这寒冷的初冬,市里举办的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已连续两周了。本来五天上班很是疲倦,所以总是拖着疲惫的精神走进教室。但当看到比我年长的、比我更远的老师早已坐定时,心里既产生了对他们的尊敬又产生了对自己浅薄的觉悟。是啊,既然是来学习的,何尝不应认真啊!
今天听了讲座后,又看了一盘课堂教学实录《鸟的天堂》。此实录是第6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奖赛(太原赛区)广东一位汪老师执教的。在此前,曾在网上看过文字实录。今天能看到教学录像,真是深感幸运。认真地看完这精彩的课堂演绎之后,心中感慨颇多,感觉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认真总结之后,觉得从这节课主要给了我五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语文性。在本节课上,语文意识的浓厚体现主要反映在立足文本,感知语言,品味语言的魅力上。教着少了过度的提问,少了琐碎的分析,多了的是学生真实的感受。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紧紧扣住文本,突显语文性,利用学生的感知,逐步深入解读文本。如一“卧”字的推敲,教师教的十分具有语文味,也使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韵味。还有一词“似乎”的处理与此字有异曲同工之处。还有如“颤动”的启发式教学。在正确的文本感知基础上,品位读出大榕树的茂盛,读出了大榕树的生机勃勃,更读出了浓浓的语文味,读出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是资源性。在上课一开始,教者就通过课件调出广东特产,使学生通过对此的理解,恰时的导入了正题,资源用的恰当。在感受大榕树的“根须”时,展示了自己到大榕树所拍的照片,让学生能更准确、更直观的理解和把握大榕树的茂盛。还有在快结束是播放的百鸟争鸣的声音,让学生深深地陷入了对“天堂”的向往。课堂上既有老师开发的资源利用,也有学生开发的资源,那就是学生那独特的感悟。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多重感悟资源,适时生成,是课堂生动饱满,可谓“锦上添花”!
三是训练性。教者在抓住文本感悟的同时,并没有舍弃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紧紧抓住字、词、句的训练。如字的正音,词语的理解,生字的书写指导,并及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及时给了学生鼓励,激励他们动笔的行为,更是教给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还有整堂课教师注重朗读方面的训练和指导。抓住重点字词体会,读出了感情,读出了韵味,更读出了学生的自信!
四是生成性。教者在课堂上边读边悟。在学生轻轻的读的时候,着重指导读出“轻轻”的感觉,一下子把学生引进了奇妙幻想的空间。在指导“颤动”的感悟环节上,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想象理解,去体会出榕树的美。当学生在说出自己的感受时,马上叫学生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当学生“哇”的一声表达出对大榕树的赞叹时,教师亦是如此。在这里,教师及时抓住了那一闪而过的情思,并生成出美的感受。教师关注了生成,理解了生成,用活了生成!
五是整合性。这虽然是这一篇课文的前四十分钟的课,但课堂上没有过多的分块理解,没有明显的断章。字词的理解在句子中,句子的理解在段落中。整个一节课下来,老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出大榕树的美,而这一点也顺利的水到渠成。所有的教学机智都反映出了教师的基本功,更反映出了教师非常强的课堂整和意识。即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预设与生成的整合,字词句篇的整合,课堂资源的整合等。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环境下,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年轻教师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较好对事物有个适度的把握。所以在这个“度”的把握上,也有几点疑惑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是语文不光是听、读、说、写的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更是文化精神,言语生命的传承。年轻教师如何能正确把握这两方面的“度”?
二是老师们都知道预设和生成。也都想在预设中把握生成,在生成中完成预设。那年轻教师如何能掌握其中的“度”,既不“过”,又不“不及”?
三是年轻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都把模仿作为重要的学习方法。而年轻人的个性又是富于个性和冒险精神的。那如何把握它们的“度”呢?
(www.lexue88.com 网 www.lexue88.com)原文地址
http://tljy.tledu.cn/Oblog/more.asp?name=pwwei&id=2913
,有感于《鸟的天堂》
tag: 天堂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