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完了。我从一句一位雕塑家曾经说过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入手,点明生活中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够给我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和深刻的启示,直奔主题“钓鱼的启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正像我父亲曾告诉我的: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这段话,孩子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指导他们学习时,首先启发他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诱惑人的事物?同学们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了文章中的“鱼”的意思:钱财、名誉、权利等。接着,我再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真实地回顾自己是怎样对待生活中的“鱼”的,这时候家长是怎样做的或怎样教导的?弄清这些问题之后,我指导学生讨论自学了钓鱼的过程。同学们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理解作者和父亲当时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言,明白了自己和父亲当时对“是否放鱼”问题产生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斗争以及最后不同的态度,进一步加深理解了父亲“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含义。最后,指导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
整体而言,同学们学得主动,联系实际谈得也很投入。然而,课文学完了,可面对生活中诱惑人的“鱼”应做的道德抉择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面对现实生活中那一条条诱惑人的“鱼”,道德抉择,是否是每个人一生都在摸索和实践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难道是我们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决的吗?
整篇课文,就中国目前的现实而言,不免有浓重的说教意味。我的朋友,在讲完本课后,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孩子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等他们听完后,请他们真实地谈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学生整理在日记本上。而反馈的结果多为: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要?不要白不要!没人看见,谁知道是什么时候钓的?人做事太死板了也不好......
他边给我读着家长的反馈信息边对我说:“我们往往在对孩子实施假大空的道德说教,而人家实事求是地说真话,也没有什么不对呀。况且,中国的现实就是如此。”听完他给我读的家长们对这件事的评价,本打算也要求孩子回家做这项调查的我没有沿袭他的作法。
语文教育虽然在淡化思想性,但无论是从文章的选编意图还是从教师的责任以及教育的目的而言,我想都决不希望孩子能够受到反面的引导。面对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是白纸一张,从提升学生素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出发,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总比总是给他们灌输恶丑的理念要好。然而,我从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出发,对社会的现实避而不谈,而对学生进行片面的道德说教就是正确的吗?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够适应这个到处充斥着“假大空”的社会吗?这即使毫无功利可言,但是否也是一个道德抉择的难题?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此文转载于
,《钓鱼的启示》教后记
tag: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