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案例 李雪云,
(开始有学生蠢蠢欲动了)
生1:我认为雅克也有功劳。
生2:还有母亲呢。
师:好,现在我们的意见出现了不同了。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他人,就必须有根有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生:在课文中。
师:需要逐字逐句读课文吗?(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交流讨论。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贡献的共同结果。你想,儿子雅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还有还有,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争取了时间。
师: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两个孩子在敌人面前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勇气和智慧呢?
生: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下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师生积极互动、互相沟通、补充。
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
上一页 [1] [2]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案例 李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