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的课堂就是和谐的课堂。本节课上,“生态”性体现在多方面:
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课堂上,教师除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外,在关键处点拨,问题之间过渡,重点之处强调,思路阻塞处沟通。如引导对老教授的语言的品析;对“我”心理活动变化的体会等。
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课堂中,师与生,生与生互相欣赏,真挚的情感始终在课堂间自然流淌。整节课笑声贯穿始终,老师语言幽默、亲切,如
“谁还想当老教授?”“你这老教授怎么撒谎了?” “咱们握握手!”学生乐了,思维也就活了。
读、悟、议、写的同构共建:整节课,学生读书、感悟、议论、表达与结尾处的写格言,浑然一体,处理得张弛有度、舒卷自如,既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结构,又感悟到了道理,提高了认识。
四、这是一节“生成”的课
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教师没有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据学生的学路来推进。这样,课堂教学就显得自由、自如、自在,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开放的话题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习得,“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前一个同学的发言……”等等,都是自然生成的。
本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1、应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引导学生感悟内容、体验情感的同时,应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训练。对重点词要扣,要品,使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2、应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始终给予欣赏、鼓励,这很好,但让学生之间评价就少了,应将评价权适度地让学生行使。
3、应重视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课堂有前松后紧之感,对感悟“心路”纠缠太久,而让学生写格言谈格言安排时间太少,仅一位学生在匆忙地谈自己的格言。
当然,瑕不掩瑜,何况至今还没有任何一节课是十全十美的。陈老师的《唯一的听众》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希望她的课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
tag: 教学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