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望庐山瀑布》--我心我知

《望庐山瀑布》--我心我知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634  栏目: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望庐山瀑布》--我心我知,
 侯春晓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识字,通过读感悟大自然的美。
                              三、教材说明
                              本课是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运用及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而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一种情怀。诗句朴实自然,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这两首古诗的不同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识字、读书,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前面我们学过了两首古诗,是哪两首,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新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又有什么样的收获。(板书课题)
                              2、介绍诗人,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他们两个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们的诗篇吗?还想读他们的作品吗?(板书课题)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自悟
                                 
                              1、读一读:自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诗句,试着自读自悟。(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庐
                               紫 
                              川”的音,区别“庐”和“炉”两个字的读音和字型,激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识记生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2、看一看:边读边看书中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和同桌议一议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象,体会到云雾缭绕,瀑布像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条河,感受大自然的美。
                                 4、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三、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下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你们看了书中的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1] [2]  下一页

,《望庐山瀑布》--我心我知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