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时,我们也不妨想想自己说的这句名言。
【设计意图:从思维训练角度看,让他们联系生活说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语文能力角度看,引导他们平时注重对生活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学写名言;从名言功能看,名言将引导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4.扩展阅读:老师在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请你读读这句话,然后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向我们说说鲁滨逊为什么会这样说?我们从这句话中又能感悟到什么?
类似的话书中还有很多,读的时候,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去体会。
【设计意图:拓展教学时空,增加阅读量,通过这句话的学习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让他们运用刚才理解名言的方法学习名言,巩固学习技能。】
(四)感受人物形象
过渡:这本书让吴冕爱不释手还因为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让他非常喜欢。
1.看了书之后,吴冕还想象了这个人物的形象。他为什么会把鲁滨逊想象成这个样子呢?
2.尽管鲁滨逊的样子滑稽可笑,但吴冕却很崇拜他,他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喜爱,从而想去阅读原著。】
三、师“引导总结”——生“升华理解”
1.吴冕要把这样的一本书好好珍藏起来值不值?为什么?
2.爷爷为什么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你认为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在学习总结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内化为自我的素养;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欲读的愿望,引导他们课外去阅读。】
四、师“引导阅读”——生“学习阅读”
1.激发阅读原著:课后我们千万别错过这本男孩子、女孩子都该读的好书。读完之后,你也可以学着吴冕的爷爷和爸爸,在扉页上写上一句自己读后体会最深的话,送给你的朋友,或将来送给你的孩子。
2.指导推荐好书: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吴冕的介绍,我们结识了一本好书——《鲁滨逊漂流记》。如果,请你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你会如何推荐呢?课后,我们选择一种方法向别人推荐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并能在理解基础上升华自己的认识。学习推荐书的方法,同时,还激发他们课外阅读其他的书籍。】
附:板书设计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三代相传
内容离奇
爱不释手 喜爱名言
喜爱人物
好好珍藏
总评:
本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紧扣“一个目标”,突出“双边活动”,围绕“三条主线”。“一个目标”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也想读这一本书”;在此基础上,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书。“双边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作了明确的设计。“三条线”是:一、以关注学生成长为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促进他们的发展为主旨,每一项活动的目的直接指向学生的成长。二、以问题为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自问”和“自探”中实现教学目标。三、以语文训练为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注重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教学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三条线”平行展开,“三线并举”,有机结合。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反思
“简单”,这是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初读课文,觉得它的简单在于:(1)与前三篇《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这三篇文章不同,本文似乎没有歌颂伟大的人物,也似乎没有十分难懂的哲理。(2)文章结构条理清晰,让我一读就一下子了解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继而就思考:这样的文章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似乎浅显易懂,似乎没也什么地方值得细细探究的!带着疑惑,我再一次细细阅读课文,随着对作者杨红樱的进一步了解,对《鲁滨迅漂流记》的阅读,又翻阅了教学参考用书,又上网浏览了相关教学辅助资料,才逐渐改并了最初对它的认识。它很不“简单”:(1)它是一篇文中文,是杨红樱作品《男生日记》中主人公吴缅的一则日记。它除了是一则日记之外,还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2)杨红樱创作本文,是借孩子的口向孩子们推荐好书,这样更容易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们乐于接受。想到这儿,我豁然开朗,除了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上,还应该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所以,我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适当拓展故事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本涉及故事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质疑,如主人公鲁滨迅如何种植大麦和水稻,如何救下星期五?他后来又是如何离开孤岛的?请正在阅读或已经阅读本书的同学相机介绍。因为开学初就布置了对本书的阅读。所以,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介绍得眉飞色舞,眉开眼笑。其他同学听得也津津有味。从他们的表情我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些读过书的同学无比羡慕。相信他们课后也一定会去主动阅读这本书。(2)欣赏名言以指导读书方法。在师生共同品析本文的名言的基础上,我又出示了我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的名言,让学生品读理解。相机启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读懂故事的内容,还要学会用慧眼发现佳句,并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下来。要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不能只满足于对故事的了解。(3)领悟送书目的以获得人生启示。提出探究性问题:为什么爷爷把书赠给爸爸,爸爸又把书赠给我呢?联系课文第一部分爷爷和爸爸写在扉页上的文字,让学生同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其实一家三代之间并不只是在传递一本书,而且还在传承一种精神: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这本书真的有么大的作用吗,在本书中你还会有怎么样的收获,就请学生课后认真阅读,还可以与读过的同学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全班学生都能津津有味地听讲,真正地跟着我走进了课文,走进了鲁滨迅,使他们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迸生了浓浓的阅读兴趣,也收获了阅读的方法。最大的遗憾是在学完本文之后的一个阶段,没有及时和学生开展《鲁滨迅漂流记》的读书交流会。反思写到这里,突然又冒出一个不“简单”:杨红樱真是个不简单的作家,她总是以看似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却能给孩子们带来不简单的收获,她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这难道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学习的吗?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教学设计tag: 教学 男孩子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