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小学课文《草原》是老舍先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意。课文是按照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经历的顺序(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来叙述的。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本文有些较难理解的句子,着重体会它们的意思: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讲,虽然一望无际的草原全是碧绿的,远处还是那样清清楚楚,使人一点也不感到模糊。
2、那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的意思是草原的小丘一片翠绿,空旷无边,似乎和天相接,显得是那么美丽。
3、蒙汗情身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教法建议:
要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又让学生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教学时,一方面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动情景;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1、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间——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2、在体会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可让学生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留恋往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要指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段。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小学课文《草原》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tag: 教学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