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实验小学 吕秋萍《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获无锡市“三立杯”青年教师优质课展评一等奖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
【教材简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明白只要具有了“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并感情朗读。
2、感知文章特点,即表明观点和正反论证的方法。
3、进行摆观点、举例子的说理片段练习。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说理文表明观点和正反论证的方法,并能当堂进行摆观点、举例子的说理文片段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作业纸
【教学特色】
把握文体特点,引领学生学习论证方法;
注意读写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生读题)
二、学习自然现象,揭示观点
A、学习滴水穿石的奇观
1、滴水穿石又叫作“水滴石穿”,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就有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观,屏显,同学们,大家看,这就是滴水穿石的景观。我们一起读一读。(生读第一句)
2、作者把这个景观称为“一大奇观”,我们都知道,奇观就是出奇少见的景象,那该怎样读好这个词?再读“一大奇观”。这一大奇观是谁创造的呢?(小水滴)那么微小、柔弱的水滴怎么会把如此坚硬、厚重的顽石滴穿,形成奇观的呢?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课文第一小节,待会请你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生读书
4、生交流,师相机点拨
*你找得很多,很全,听听其他同学的观点,能不能抓住其中的一点说说是它是怎么滴穿石头的?
*我听明白了,小水滴花的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不断地锲,不断地雕,不断地琢,不知疲倦,不肯放弃,这就是持之以恒。板书持之以恒
*今天滴在这里,明天滴在这里,一直滴在这里就是“总是”,还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说一说?板书 目标专一
*说得真好,看来你很会联系上下文来读书,你从哪里看出小水滴是目标专一的?
5、刚才,通过读文章,我们明白了小水滴必须认准目标,还要持之以恒,付出不懈的努力才能滴穿石块,最终形成奇观。此时,在你的心中,小水滴还是微不足道的吗?是怎样的?
是呀,小水滴仿佛真的是有生命的,它富有灵性,认准目标不动摇;它具有韧性的,不达目的不停止。
6、小水滴真了不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我们叹为观止,当作者亲眼看到这一幕时,也被震撼了,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齐读
【设计意图:虽然是一篇说理的文章,条理清晰,观点鲜明,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可以走过场,让学生泛泛地了解一下内容。此处设计,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交流、朗读中充分感受小小的水滴的令人敬畏的精神。】
7、作者看着太极洞内这滴水穿石的奇观受到了启示。
引生读第2小节,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究竟是做得成还是做不成呢?
*反问句中问号表示的可不是疑问,而是强烈的语气,听老师来读一读。感情更强烈些。
【设计意图:课后习题中也有关于反问句的练习,但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反问句已经不是新知识了,这里借朗读指导,不经意间让学生重新巩固认识了反问句的作用,又避免了呆板的知识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反问句的表达效果的语感体会。】
B、学习雨水现象
1、小小的水滴令人敬佩。大自然中还有一种我们常见的水,师板书“雨水”,我们经常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滂沱大雨、大雨倾盆、大雨如注,它们掉落时比太极洞内的小水滴速度快,力量大,可为什么却不能把石块滴穿呢?
2、我们一齐来读第4小节。你能联系实际来谈谈,雨水怎么就没有专一的目标,它怎么就不能持之以恒了?
生回答(今天滴这里,明天滴那里;下下停停)
3、今天这里,明天那里,没有专一的目标,这就叫“三心二意”;下下停停,不能持之以恒,说雨水“半途而废”,自然就不能滴穿石块了。(师板书“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C、揭示观点
1、滴水穿石和雨水这两个自然现象,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引读第5节。
2、是啊,如果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反之,如果像雨水那样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就一定不能实现我们的美好的理想。
三、学习名人事例,感受人物精神
1、大自然是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还选择了三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的例子,这三个人分别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板书)
2、屏显人物头像,这三个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作“古今中外”,作者就是选择了这三个古今中外非常典型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3、我们先来看李时珍的故事,请你读一读他的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4、一生读书,交流。
看第一句话,先写了李时珍怎么样?能不能用四个字来说?立志学医。接下来写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付出了不懈努力,最终编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5、刚才,我们按照目标、过程、结果,提炼了故事中的一组关键词,谁把这些词连起来说成一句话。(生说)师:提炼关键词,能帮助我们很快地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6、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两个故事,也像刚才,提炼文章中的关键词,看看分别写了这两个人物的什么事。一边读,一边找,如果书上有现成的词语就直接圈出来,也可以自己概括,写在书的旁边。
7、生读书批注,请二生上台板书
8、请大家看看,他们两位同学提炼的关键词,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评议之后),谁来将关键词串联起来说好一句话。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就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对学生切实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如果在课堂教学时缺乏实在的东西,那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就必然会占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的许多时间。老师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应该适度地体现一下语文的工具性。在学文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概括能力是一项语文基本功,此处教学,教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主要事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
9、看这三个人,虽然事例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就像小水滴一样,为了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理想,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最后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多令人敬佩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组关键词,再来感受他们身上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生读关键词)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故事,好好地读,读出自己心中的这份敬佩,这份感动。
10、生练读 生交流读
*刚才你在读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地方没有读出味道来:“不教一日闲过”,教就是让的意思,不让一天白白地度过,也就是说,每天都要有收获。这是多大的决心呀,他是这么勉励自己的,也是这样做的,90多岁之后,还有6百多幅作品问世。同学们,想欣赏他的作品吗?你们看,他的作品色彩鲜明热烈,造型简练质朴,晚年的作品笔法依旧纵横雄健,这和他每天勤加练习是分不开,他可是真的做到了“不教一日闲过”,能把这份决心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读好吗?
11、三个例子陈述完毕,作者又一次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家把书拿好,我们再来读:“你看……”
四、回归全文,初步认知文章结构特点
1、课文差不多学完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整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的呢?文章一开始,先用滴水穿石的自然现象,引出了观点——齐读第2小节;接下来,作者又选取了三个事业有成的名人的典型例子,进一步从正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齐读第3小节;接着,作者还用雨水的失败,又一次从反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是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自己的观点,——齐读第5小节。(板书 观点 正面 反面 总结)
2、整篇文章,作者的观点鲜明,所选的例子也很恰当,很充分。
五、小练笔——学习摆观点,举例子论证的手法
tag: 教学 实验小学 江阴市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