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教学一得
11-07 15:05:58 浏览次数:790次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教学一得,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一得
曾宝俊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孔隙”一段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游览双龙洞最为独特的经历就是进出孔隙的感受,而没有去过双龙洞的学生很难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让学生体会出作者进出孔隙的感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写一则《游客须知》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学习“孔隙”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充分地读这一段课文,然后让学生谈谈作者进出双龙洞的感受(师):“这种进洞方法和平常的进洞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这种进洞的方式很新奇。”
生:“这种进洞的方式很少见。”
生:“这种进洞的方式很独特。”
生:“这种进洞的方式很危险。”
当“危险”传入我的耳际时,我忽然灵机一动。现在的旅游都讲究保护旅客的人身安全,既然“进洞的方式危险”,那么,双龙洞的工作人员肯定有相关的保护措施,双龙洞的旁边肯定有一则进出洞的《游客须知》,“游客须知”不也是一种应用文吗?何不引导学生写一则“游客须知”呢?于是,我立刻调整了原来的教学程序,进行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师:既然进洞会有危险,那么,双龙洞的工作人员应该怎样在洞口提醒游客呢?
生:写一个牌子告诉游客应该怎样进洞。
师:这个牌子就叫做“游客须知”。你们见过哪些“游客须知”。
生:我见过汽车上里的“乘客须知”,他提醒乘客要安全乘车。
生:我见过动物园里的“游客须知”,他提醒游客不要向动物乱扔东西。
生:我还见过公园里假山旁的“游客须知”,他提醒游客小心摔跤和碰头。
师:对,“游客须知”就是要提醒游客应该注意什么,尤其在危险的地方更是要说得明白,因此,“游客须知”的内容一般都很简洁,三言两语就说明问题。那双龙洞的洞壁上的“游客须知”应该写一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方式,先讨论,然后替双龙洞的叔叔们写一则《游客须知》。
学生兴致高昂,个个认真读书,组组认真讨论,有的小组还发生激励的辩论。看来要求学生写一则《游客须知》促动了学生去认真读书,激发了学生读好书的动机。看着学生摇头晃脑的样子,我知道,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最投入,收获会最多。不一会儿,学生写出了一则则《游客须知》,纷纷聚首,要求发言。
教师:读一读,你们的《游客须知》吧!再说一说,你们写那几条内容的理由。
学生认真地读他们的“游客须知”,一边读一边用课文中的内容来解释他们的“游客须知”。看着学生神情严肃的介绍和一本正经的解释,还有学生振振有词的“引经据典”,我知道学生已经经历了叶圣陶老先生进洞的那种感受,还需要老师多讲吗?我并没有一遍一遍地要求学生怎样认真地有感情地读书,但学生在自己需要的驱使下,把课文读得格外熟,格外的透彻。这就是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精神色最好体现。
写一则“游客须知”的要求,促使了学生主动地去阅读,他们带着自己的需要阅读有关文章的段落,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感受,使作者的感受变成了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安排的“写”的活动又让学生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变成了客观的感受传递给了其他同学。课堂上就在一个同学读自己的“游客须知”的时候,其他学生或质疑、或提问、或补充,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项活动中,而被质疑和提问的学生也不是凭空解释,而是依据课本中“我”的感受,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从书本找出最合理的理由,一旦形成共识,就让学生读这些理由(课文内容)。学生在的阅读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体会了作者的感受。
写《游客须知》的教学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训练了学生写的能力,同时也接受了安全思想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一箭多雕”。
[1] [2] 下一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教学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