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案例
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师:你知道“陋习”这两字是什么意思?
生:不好的习惯。
师:文中的“陋习”指什么?
生:缠足。
师:那“破”是什么意思?
生:说不出。
师:那是不是我们可以请教一下不会说话的老师呢。
生:马上拿出字典开始查。
速度最快的李同学举起了手,他好得意。我叫他回答。“破”是指完整的东西
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李同学站起来就回答。他的回答遭到了一致的反对。他
见势不妙,连忙改口道:“是破坏。”还是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一翻字典才明白他是为抢第一,挨着顺序读字典上的解释。中低年级学生好
表现,做题缺乏思考,这不良的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生
活。
我停下了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安安静静地把“破”的解释轻声读一遍,然后再
读读课题,然后再问小李同学:“你现在知道‘破’是什么意思了吗?”
“破除。”李同学终于说对了。
我又问:“你知道你刚才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吗?”
“我只追求速度,没有动脑子思考;查到后,没有把意思放到这个词语中来理
解。”
我接着问其他小朋友:“你从发生的错误来看,有什么启发?”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分析思考。”
“做题目时,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会看全局。”
“理解‘字’的意思要放到‘词语’中去理解。”
……
简析:在课堂上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简单化地给予告诉,恰当地利用错
误资源,让学生自己反思错误的答案,寻求合适的解决途径,这一经历,学生
会记得更牢。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案例
tag: 教学 孙中山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