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简析
《孙中山破陋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缠足所遭受的痛苦,因而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是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的阅读,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同目标2。
教学难点: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
三、教学程序
本课时教学分为五个板块:板块一, 复习导入,明确课时目标;板块二,前后对比,了解缠足陋习;板块三,角色体验,领悟抗争精神;板块四,回环整合,升华情感;板块五,拓展延伸,课外实践。
板块一:复习导入,明确课时目标
复习导入,深入理解题意,抠出一个“陋”字,突显一个“破”字,围绕三个问题(此3个问题为第一课时教学生成)揭示课时目标(这节课我们将围绕2、3两个问题展开学习),把文路、学路、教路有机统一起来。
出示: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
孙中山为什么破陋习?
孙中山是怎么破陋习的?
板块二:前后对比,了解缠足陋习。(分3个环节达成目标)
环节1:
“孙中山为什么破陋习?”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划出相关的句子;然后交流,课件随机出示相关重点句。
[“孙中山为什么破陋习?”这是学生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抓住这一问题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相互交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环节2:紧扣重点句,感受缠足之残害。
1.语段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⑴讨论: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⑵扣住“残害”“上千年”,把学生引进文本,从具体的语言中感知“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其害之“残”、之“深”,务必破之。
2.语段2: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要求学生读这两段话,说说从中读出了什么?(姐姐很痛苦,缠足真是陋习,孙中山很心疼姐姐。)
3.回读第1自然段:缠足前姐姐怎么样?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
出示:
孙中山小时侯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通过交流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体会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勤劳能干、活泼快乐。
4.对比朗读,“缠足前”和“缠足时”的重点句。
[此环节,我主要抓住姐姐“缠足前”和“缠足时”的重点句,层层深入地读,感受缠足的痛苦之极,从对比中体悟人物内心,内化语言,在练读中表达情感体验。]
环节3:引用资料,进一步感受缠足之残害。
⑴引导质疑: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了什么疑问?
[给学生质疑是教学生成的需要。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进一步了解“缠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感的发展有助于认知的深化。]
⑵缠足到底是怎么回事?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⑶由于缠足陋习已远离现代生活,因此要想学生仅凭课文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伤害是严重的,对孙中山首先破除缠足陋习的意义,是很难引发发自内心的认同的,所以我接下来补充了两段资料:
资料1:文字资料、配乐(《二泉映月》)播放:
最残忍的“刑罚”
缠足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时间最长、迫害人最多的“刑罚”。
女子缠足从小时候开始。缠足时,先用白矾洒在脚缝,五个脚指紧靠一起,脚面用力弯成弓状,然后用白绫缠裹。缠上两层,用针线密缝,一面狠缠,一面密缝。缠完后,脚如炭火炙烧,疼痛难挨。随后日子还要他人搀扶走动,以活络筋骨。如此日复一日紧紧纠缠,并用药水薰洗,不到半月,脚面弯曲,折作四段,十指腐烂,鲜血淋漓。久而久之,腐烂的血肉变成脓水,流尽后只剩几根枯骨……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真切地反映了女子缠足被摧残的痛苦。
学生自由阅读,老师配乐范读。
并且讨论交流:读了这样一段文字,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这里补充阅读《最残酷的“刑罚”》,顺应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是对教材空间的创造性运用,既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又扩大阅读量。]
资料2:小脚图片。描述:这就是一只被缠后的小脚。你们看,脚趾已被弯曲踩在了脚底,已失去了作用。被缠足的人只能用脚后跟踩着地,一颠一颠地慢慢朝前走。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说:观看一个小脚女人走路,就像在看一个走钢丝绳的演员,使你每时每刻都在被他揪着心。
⑷通过阅读资料、通过图片直观,再读描写姐姐缠足前以及被缠足时的语句,再次体会姐姐心灵和肉体所遭受的巨大伤害。注意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出示:
孙中山小时侯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 “小脚图片”是最残酷的“刑罚”的见证。这样的图片直观,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很有必要。这两段资料的补充,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此时,孩子情感波涛涌起,我又因势利导,让学生回到文中去,体悟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引发情感共振。]
板块三:角色体验,领悟抗争精神
1.年幼的孙中山是怎么破陋习的呢?
出示:
“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
2.要求同学们自由练读第3-6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体会孙中山和妈妈说话时的心情、语气和神态,看看从他们的争论中你能读懂什么?。
3.引导学生一边读好对话,一边交流。
除了不能干活,缠足后还会带来哪些不方便?
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你怎么知道的呢?读出妈妈的心疼及无可奈何。
4.出示插图 学生看图想象: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妈妈会对姐姐说些什么?姐姐是什么痛苦的样子?孙中山在想些什么?
5.师生分角色读孙中山同妈妈的争论。。
,2017年秋《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tag: 教学 孙中山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