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于是,谈迁重新回到了书桌旁,重新点亮那盏油灯,重新提起笔来,重新铺开纸张,他决心重头撰
写这部史书。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
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课文中描写这部分内容的文字,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却是全文关键所在,是对课题“厄运打
不垮的信念”中“打不垮”的具体描写。因此,阅读这部分文字重在引领学生穿越文字的丛林,直抵语
言背后的情感世界。
这个教学环节的预设,抓住“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感受谈迁失
去书稿的悲痛之情。在这“厄运”的打击之下,谈迁由“悲痛”而“振作”的心路历程,则引导学生通
过一次次反复地思辨,越辩越明。
四、品读“北上考证”,体会执着与成就
1、师:于是,谈迁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作。那么,谈迁的第二次创作和第一次一样吗?只是第一次的简
单重复吗?
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组织交流。
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
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师:更加翔实、精彩,这两个字我们读来容易,但谈迁要做到那可是太不容易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一
组组画面!请你读这段文字,读两遍。第一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二遍默读,边读边画出这组画
面中最让你感动的词语或短句。
学生品读词句,得出自己的感悟。
3、师:哪个词或短句深深打动了你?
组织交流。教师评价,指导朗读。
师: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读出谈迁的苦、老、弱、贫、孤、穷……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4、师:读到这里,你会发现谈迁第二次创作,不仅书稿不同了,第二次创作的谈迁和第一次的一样吗?
组织交流,深入体会此时的谈迁更老,更弱,更穷,更苦……
师:而就在这样种种不利的条件之下,谈迁却做到了更加翔实、精彩。再读这句话你的感受肯定不同了
!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新写的《国榷》……明史巨著。”
5、师: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你认为谈迁因为什么而名垂青史?
讨论谈迁“名垂青史”的原因:其一,他留下了《国榷》;其二,他给我们树立了在厄运面前不放弃,
不气馁的榜样。)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预设抓住两个对比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在新旧两部书稿的对比中,抓住“更加翔实
、精彩”引导学生品读文字,体会谈迁的艰辛付出、执着追求。接着将此时的谈迁和第一次写书稿的谈
迁进行对比,谈迁变弱了,困难变大了,然而谈迁依然做到了书稿“更加翔实、精彩”。在这两个对比
阅读中,在品读词句中,谈迁的崇高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
五、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师:是啊!谈迁留下了一部史学巨著,更留下了在厄运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进行背诵积累。
2、师:古今中外,在厄运面前坚强站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很多很多,请你再去搜集一
些这样的事例。
设计意图:讲述完谈迁的事例,作者有一段哲理性话语的概括。学生经过以上学习也能或多或少有所感
悟。现在再结合作者阐述的道理,学生读一读,说一说,领悟更深了。
古往今来,在厄运面前屹立不倒,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还有不少。文章学完了,阅读和积累没有结束,
因此引导学生继续去阅读一批这样的文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tag: 教学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