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882  栏目: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论语》十则说课稿,

2.探讨问题: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第一则三句话讲了三个意思,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第二则

1.字词补充: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九”诸字在文言中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省”(xǐng),反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2.探讨问题:这一则讲了做人要时刻反省什么?

反省做事是否尽力负责,待人是否真诚,学习是否认真。

 

第三则

1.字词: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而,顺接连词;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为,作为、当作。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探讨问题: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六、课堂反馈练习(投影显示)

课堂反馈练习也尽量采取竞赛方式进行,例如,可以组和组之间比比谁对得多;也可以每组选一个代表上来做,不会的其他的组员帮助他,然后比比哪个组完成得最好,协作能力最好;也可以同桌互批互改互比。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不亦说(    )乎。     (2)人不知而不愠(    )。

(3)吾日三省(    )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    )。

(5)是知(    )也。

 

2.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

3.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

 

七.教师小结

八.作业1.背诵两则,2.整理译文,3. 说说“不亦说乎”中的“说”的现代汉语是什么意思,“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与在现代汉语中用法、意义的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析读6则内容 。2、将一词多义、重点词、古今异义词和难句翻译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古汉语中的“说”, 有时通“悦”,是形容词。“可以”,多用作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当“用”、“把”讲,介词。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不同。 

 

 二.进行新课,积累词汇、疏通文意

一)小组合作解决4~9则的词汇理解和句子翻译。

1.根据自己的预习在组内自主讨论、疏通文意;

2.每个组都有机会提出六个文言词,其他三组抢答注解,不许重复。(教师可以分配任务);

3.每一组根据教师的指定翻译一则或一则中的某句。

4.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使解释更准确,然后根据回答的质量定分。

二)教师补充

1.第四则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顺接连词;思,思考;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2.第五则

1)讲解重点词、翻译

“汝”,你。是知也,是,代词,此、这的意思。知。通“智”

2)分析含义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3.第六则

1)讲解重点词、翻译

贤,贤人。齐,看齐。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分析

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向贤人看齐,反省自己有没有缺点,这样做可以让自己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4.第七则

1)讲解重点词、翻译

三,不是确数,泛指。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分析句子

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必须建立什么样的前提上?

明确: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第八则

1)讲解重点词、翻译

已,停止。弘,刚毅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2)分析句子

历史上有哪一些人物符合曾子的评价?

明确:马克思、周恩来等

6.第九则

1)讲解重点词、翻译

凋,凋谢。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2)分析句子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确: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和社会上刚正不阿的人。

三.教师引导学生对字词、难句进行分类进行整理。

1、字词整理

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重点词、古今异义词来分类整理

2、难句翻译整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来定)

 

四.练习反馈

1.解释下列加粗字。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可以为师矣。

(4)思而不学则殆。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士不可以不弘毅。

2.翻译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结

学生小姐小结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点评同学们的表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论语》十则说课稿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