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对话二:
郭峰(湖北省宜昌市第四中学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课改专家)
作为综合性学习,怎样称其为综合性学习?从这节课里,至少得到三点启示:
首先,综合性学习应该是跨越各个学科领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的一种学习。在朱老师的这堂课里,她突破了语文学科的传统的学科界限,把戏曲、戏剧、戏曲表演等很多方式和内容联系到课堂里面来,这样,语文学习就由单纯的平面文本阅读变成了一种综合性学习。其次,综合性学习应该是运用各种学习方式的学习。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主要是读、写、听、说,贯穿其间的就是思维、思考。但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语文学习方式则不仅仅是读、写、听、说的传统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和表演,学生对戏曲片段的观赏、品味,对文化的积累等等都成为一种学习方式,这就是对传统语文学习方式的一种突破,尤其是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探究式学习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也应该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体现,两者要和谐地结合起来。在朱老师的这堂课里,同样也传达出这种理念,比如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戏曲片段进行尝试性的模仿,实际上就是通过实际行动来对戏曲文化进行一种亲身体验和探究。再次,综合性学习应该让学生经历情感体验,产生思维火花。青少年学生对戏曲文化比较陌生,对京剧艺术缺少应有的感情,在这堂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开始学生对京剧的了解不够,对戏曲的感情也不够,但是,经历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后,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与爱好明显增加了,而且走进了戏曲天地和戏曲文化。
专家访谈一:
史绍典评(全国中语会副会长、湖北省教研室主任、著名特级教师)
综合性学习到底怎么做?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开放性、活动性乃至它的趣味性都已经决定了这种课型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走进戏曲天地,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得进去的。但是,面对着一群不知戏曲为何物的学生,我们的朱莉萍老师带着他们走进去了,我也走进去了,跟着她一步一步的走进了戏曲天地,其中重要的因素来源于朱莉萍老师自身的梨园风采和这堂课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学生并不懂戏曲,老师首先报上一段流行歌曲,让学生听戏曲猜戏曲的曲名,其中有一句“雷锋塔镇白娘子”,学生不懂,正是因为不懂,老师才慢慢引导、循循善诱。朱莉萍老师的一身唐装也很有特色。如果纯粹让学生听戏、听流行歌曲,那么就和一般的课外活动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朱莉萍老师匠心独运,选择了一个元曲与改编后的京剧的唱腔和唱词进行对照,这就是她有创意的地方,他将两者对比起来、衔接起来做到了天衣无缝,所以我说她是梨园风采、文化魅力。这就一步一步将学生带到戏曲天地,唱、练、坐、打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将学生由与戏曲的隔膜到进入其中,这很不错。
专家访谈二:
余蕾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
综合性学习课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的内容。无论是什么课型(如阅读课、写作课)都必须按课程标准新的精神来进行评定,所以我就据新的精神来对这堂课进行评价。
如何评价一堂课,新的标准已在原则上给了我们一个依据,但是具体如何操作还没有一个详细的内容。那么,我很简单的把如何评价一堂课看成三点:
1.首先要看学生的兴奋点是不是被充分地拨动了。
2.学生积极参与了没有,读、说、听、写等各方面是否都参与。
3.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即学生是否有收获。
这三点我曾在湖北省优质课评价上讲过,大家也觉得这样评价,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从这三点要求来看,朱老师这堂课基本达到要求。因此,我认为它是一节优质课,一节好课,是成功的课。三点之中关键是收获。她的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好象常常就是学生唱一唱、练一练、做一做,这只是个表象,关键看学生究竟对戏剧有没有一定的认识,有没有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感兴趣到有点兴趣。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就有收获。另外,综合性学习课往往容易被上升为一堂班会或者一堂其他任何学科都可以上的活动课。我认为这节课不一样,它明显突出语文这个特点,要有语文味儿“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打上语文的烙印”,朱老师做到了这一点,学生欣赏戏曲本身就是语文,而且敢于实践,这也是语文,特别是她对《西厢记》的原词和唱词进行了比较品味,这语文味儿就更浓厚了。还值得肯定的是朱老师善于运用她自己的资源,即擅长京剧。每个老师应该运用自己的资源。我不大倾向教学用很多模式,我希望教学风格要丰富化,就像朱老师一样,这是一堂戏曲课,她具有这样一种风格。如果阅读课、朗读课、讨论课、自读课、写作课等不同课型都有自己的风格,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百花齐放。
片段
焦点
范围
一
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和文学积累
二
西厢记原文与戏曲唱词赏析比较
三
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资源开发
tag: 课堂 舞台 戏曲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