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爱莲说》学案9(苏教版七年级下教案)

《爱莲说》学案9(苏教版七年级下教案)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831  栏目: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爱莲说》学案9(苏教版七年级下教案),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二、词语解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古今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义: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或舒缓语气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鲜:少 ( 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 

  直:挺立 (中通外直);只,仅仅 (岂直五百里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 

  【文章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省略句】 

  濯清涟而不妖(谓语 “ 濯 ”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三、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四、赏析

1、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4、《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6、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7、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

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8、解释重点实词

甚蕃 (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

余谓菊(我)( 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1] [2]  下一页

,《爱莲说》学案9(苏教版七年级下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