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7(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7(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1-07 15:05:58   浏览次数:707  栏目: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7(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峨山县锦屏中学教案

    七      年级    语文        学科

2012—2013学年 下     学期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 时

 1

主  备 (集体备课)

辅备(个人备课)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2、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  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1、从标题分析写作内容及顺序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2、找出两段生活的过渡段,划分结构。 
——“我不知道……”承上启下,全文分为两部分。  
3、朗读第一段,找出关键句,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 
——关键句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4、朗读第二段,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课堂练习

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课堂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课外作业

 做同步练习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颜色:碧绿、紫红、黄
     声音:长吟、低唱、弹琴、啪
     形状:高大、肥胖、轻捷
     视觉
                排比:
     修辞: 比喻:
        拟人:   

 

教学反思

 

 

 

峨山县锦屏中学教案

    七      年级    语文        学科

2012—2013学年 下     学期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 时

 1

主  备 (集体备课)

辅备(个人备课)

教学目标

1、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2、学习文章写景技巧。
3、体味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1、理解结尾的话。 
2、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  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

一、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二、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1] [2]  下一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7(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