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木兰诗》教案25

《木兰诗》教案25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858  栏目: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木兰诗》教案25,

学生整理、相互补充交流后,教师重点展示: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

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伙伴)

古今异义:

木兰当户织           (古义:门  ;今义:人家、门第)

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 ;今义:强健、有力)

军书十二卷           (古义:虚指,指多数 ;今义:确指)

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一词多义:

愿为市鞍马  (买,动词 )        昨夜见军帖 (文告,名词)

市                              帖

东市买骏马  (集市,名词)       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动词)

 

     将军百战死  (将领,名词)        不闻机杼声 (机器,名词)

将                               机

     出郭相扶将  (搀扶,动词)         万里赴戎机  (重要的事务,名词)

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       (名词活用作动词,买 )                        

策勋十二转       (名词活用作动词,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指记功)

难句的理解(修辞):

复沓:更换少数词语,叠句词语完全相同

例如: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②旦辞···暮至···③爷娘闻女来···

顶真:句末的词语作为下一句开头的词语

例如: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互文:相邻句中所用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如:①东市···西市···南市···北市···  ②将军···壮士···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偶:严式/宽式,字数、词性、结构、平仄、不重复用字

例如:①将军···壮士···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③雄兔脚扑朔,···

成语积累:

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师:同学们整理得不错!看来同学们对诗歌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第3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准备出征和奔驰征途第4段为第三部分,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第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

注: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个部分,也都有道理,应予肯定

师:为了更好地理清内容,我们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大意,最好采用“木兰”的句式

   生默读勾画交流

生:木兰停机叹息、木兰代父从军、木兰奔赴战场、木兰征战沙场、木兰还朝辞官、木兰会见亲人、木兰的赞歌

    师:很好,简练准确

六、读木兰 — 领风采

师:同学们,感知了文意,了解了故事情节以后,木兰的形象一定在你的心中挥之不去了下面请大家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再读诗歌,争取读出人物的精神风采教师可示范引导分析

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亲人归来,激动万分,所以这里的画面就是流动组像的,速度是快的爷娘颤巍巍地相扶着走到村口,虽步履老迈,但也是竭力走快;阿姊在打扮,心情急又想打扮得漂亮;小弟举刀一点不犹豫,恨不得可以马上将美味佳肴端至久别的阿姊面前朗读时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语气欢欣

再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前三句要读出木兰急切地想脱下厚重的戎装换上轻盈的红装之情,所以语速自然要快,语气有点儿急;而后三句则要读出木兰换上红装之后的女儿之态,害羞之状,动作都是慢慢的,在回味往昔做女儿的日子,在欣赏自己的女儿之颜呀梳理云鬓是多么细致呀,粘贴装饰品是多么精心呀!读时语速就要缓慢,语调微微下放、语流悠长一些,语气则是激动中有几分羞涩

又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出门看伙伴时应是带着羞涩之情的,毕竟让人看到了“庐山真面目”呀,但心情又很激动,怦怦直跳呀;伙伴一看,愣住了,目瞪口呆的,读时就可以用表情来展现这样的情感

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已经疏通了文意,解决了字词句的疑难问题,整体感知了文章的情节,了解了木兰的形象下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赏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以及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展示】

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课堂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1)昨夜见军帖(    )    (2)朔气传金柝(    )

(3)著我旧时裳(    )    (4)策勋十二转(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愿为市鞍马(    )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3)雄兔脚扑朔(    )            (4)雌兔眼迷离(    )

3.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现征途遥远、军情紧迫的诗句是,

(2)诗中有声有色地再现边地苦寒、战斗艰辛的诗句是,

(3)诗中再现战争残酷、持久的诗句是,

(4)用比喻讴歌木兰谨慎机敏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

1.(1)tiě 文书 名册(2)shuò  北方 (3)zhuó 穿 (4)xūn 功勋

2.(1)买  (2)只   (3)跳跃的样子  (4)眯着眼的样子

3.(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很容易犯重视人文性忽略其工具性的错误殊不知,人文性是建立在工具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文章内容的充分熟悉就没有对人物形象的深刻解读所以在第一课时,我特别注重夯实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如对难读字、通假字的强调,引导学生对读书卡片的整理等为下一步感受形象、陶冶情感做了充分的铺垫课堂教学中,我还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动口、积极主动展示学习成果,注重了本文作为乐府民歌的特点,以“读”贯穿整节课堂:初读诗歌、感知故事——再读诗歌、领会风采,让木兰的形象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木兰诗》教案25
《《木兰诗》教案25》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