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记承天诗夜游》表格式师生学习案

《记承天诗夜游》表格式师生学习案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208  栏目: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记承天诗夜游》表格式师生学习案,

 

 

 

 

 

 

 

 

 

 

 

 

师生学习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分课时:2    总课时:36   时间:12-11-25

课题: 记承天诗夜游                              课型:自学+交流

学习目标: 1、弄懂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感情,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对月夜的景色所做的美妙的描绘。

学习重难点:弄懂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一、浏览学案,明确目标。

二、自学课文,解释加点字意思并写出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四、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五、“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六、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七、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他在很多诗文中都描写了月光,你还知道哪些,请写下来。请结合本文谈谈苏轼描写月色擅长使用什么手法,这样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三、交流 

四、反馈   

五、总结

如何理解文言文

第一步自学时,借助注释,细读课文,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   

第二步交流,质疑、解难、解决细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入领会。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鉴赏评价,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交流时要眼观其义,口读其声,耳听其言,脑思其义,把眼、口、耳、脑都动员起来。


上一页  [1] [2] 

,《记承天诗夜游》表格式师生学习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