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从意象的变奏上来领会诗歌跳跃的特点
《星星变奏曲》
目标:1、诗歌的结构跳跃特点2、了解“朦胧诗”句子的隐喻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导入板书:中国传统节日
老师问:你知道哪些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
学生抢答出的有:春节,中秋节,儿童节(我提示大家注意传统两字有学生就说儿童节不应该是我们过节传统节日),重阳节,建军节(学生大笑,都告诉他不是),元宵节,情人节(我有时候对这类回答是苦笑)
老师:今天是
学生:乞巧节
老师:对,现在大家更把它当作是中国的情人节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想象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想象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的生活今天就是传说中他们鹊桥相会的日子我想今晚天空中最亮的两颗星就是他们吧
星星可以代表浪漫的爱情,比如大家曾经喜欢唱的《流星雨》,星星也暗含着忧伤和短暂
童年我们看星星,听外婆在乘凉的大树下讲那些美丽的传说,少年我们看星星,把自己的心事说给他们听,那么没有星星的时候,我们看什么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
二:请两个女生朗诵
翻到课后练习,看丁建华在朗诵这首诗之前做了怎样的准备?大家一起朗读:
刚接到作品时我开始有一些犹疑,因为作者是男性,字里行间都透着阳刚气……读了两遍还是找到了一些适合女性表达的东西,抒情,细腻,有浓浓的感情色彩,渐渐地深入到诗的里面,会感到其中寓意的深邃,于是,渐渐地喜欢了……我想我不仅是一个塑造声音的诵者,一个演员,更是一个角色,一个传达思想的哲人或导师……我站在舞台上,我想不能有演的意识,只想着声音怎么样,表演怎么样,而是发自内心的,像一个思想家那样,通过我的朗诵向观众阐述一个哲理,一份感情……让观众跟随你走进诗人的心境
(播音员丁建华谈朗读《星星变奏曲》的感受)
老师示范朗诵
学生评点:阳刚的段落,阴柔细腻的地方
老师着重解读: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柔软”与“僵硬”两个词在我们舌尖在我们喉咙滑过的不同美感
(学生兴奋的读着这两个词,体悟着发音的变化)
三:请学生一起朗诵,注意品味你一下就喜欢的句子
学生: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诗人把我们的生活想象成诗,构成它的是星星,我觉得很美
老师:对,诗意的人生,谁都愿意人生的每一天都充满诗意
学生: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
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很温柔的美丽的夜晚,很安静
老师:对,春天的夜晚,鸟啊,星星啊,丁香花啊,湖水啊,都有了
学生:
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我觉得在火光中也能看到星星,是金黄色的
老师:是天上的星星?
学生:是,哦,不是,是在燃起的火光中看到了星星
老师:恩,这种体验不错,即使天上没有星星给我们遥远的安慰,可是在火光中我们也能看到星星,得到温暖
四:再读,说说你看不懂的地方
学生:“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老师:当我们没有温暖没有自由的时候,我们颤抖还是舒畅?颤抖,所以不是星星颤抖而是失意悲观的人在颤抖
学生:“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老师: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孤独寒冷的时候,划燃了火柴,火光中她看到了什么?
喷香的烤鸭,奶奶的笑容,所以孤独中的她想办法找到了支撑她的那些星星点点的希望,也许在我们寻找光明的时候,我们肯定面临寂寞,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燃烧,比如丑小鸭面对同伴的嘲笑还是向往飞翔,比如灰姑娘白雪公主虽经魔法,但是终于等来了希望
学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瘦小怎么形容星星呢?
老师:瘦小本指形体,那么同学们说什么时候你觉得星星形体特别大
学生:很亮的时候
老师:对,很亮的时候可以给我们遥远的安慰,那么微弱的时候呢,星星暗淡了消失了,形体当然是瘦小了,而且还被风给吹落那么需要我们从哪里再寻找星星寻找希望呢?
五:意象的变换,结构的正反,变奏出诗意的跳跃
意象的变换:
譬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首诗的主题,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结构的正反:
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但它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式,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在内容上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这一节前四句与上一节前四句一样,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一起构成对现实的否定,并由正面表达对自由的企盼转而从反面加以表达由“谁愿意”以下八行,写出现实的寒冷与苦难在这个现实世界里,诗人一年又一年总在写着苦难的诗,夜晚被冻僵,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被风吹落这些描写与第一节的氛围构成强烈的对照最后四行,则又恢复了第一节用过的“谁不喜欢……”的肯定句式,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诗意的跳跃:
一、二两段都采用了假设的句式开头,表达了在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
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朦胧诗用隐喻、象征、通感、改变视角和透视关系,打破时空秩序等手法,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造成意象的撞击和迅速转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来填补大幅度跳跃留下的空白”所以下来同学们还可以大量阅读朦胧诗歌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
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
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升起
照耀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tag: 教学 变奏曲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