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4

《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4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841  栏目: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4,

《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

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秋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过程与方法:

 1、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在品味赏析中体味爱憎分明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2、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难点、重点

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  导入新课: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逝,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云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音读。

一)、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师: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做到以下两点:

1、给每个诗节标上序号。

2、在听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

师:同学们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诵读完,下面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二)、自由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生字?

生:没有

师:好,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全诗,一会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甲读

生乙读

师:同学们,他们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学习一首诗歌,不仅要读准字音,会音读(板书音读),还要能理解它的内容,会意读(板书意读),好,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意读。

(幻灯片展示)鲁迅的葬礼视频

一)、师: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巴金亲自抬棺,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巴金谈了他的感受:“我仍然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鲁迅的朋友斯姆特莱也这样说:“鲁迅之死,不仅给我个人带来悲痛,也是民族的悲剧,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于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

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视频中这两段话的文字:

1、“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

2、“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

二)、就上面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前半部分。

1、“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

生甲:课文中的标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失去生命,精神永存。(英雄虽死犹生)

师:死了?还活着?老师不理解了,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

生乙:死的是躯体,活着的是灵魂

生丙:活着的是精神

师:哦,这两位同学说的太好了。

2、“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

生甲:他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师:同学们看鲁迅的《自嘲》,“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是从哪句诗中演化而来的?

(幻灯片)

鲁迅的《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生乙: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生丙:舍己为人
生丁:公而忘私
生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同学们认为他们几个说的,哪一个更确切些?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生甲:他活着的目的和意义还有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师:同学们看(幻灯片)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野草 .题辞》

师:野草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让地火将自己燃烧掉,这体现了鲁迅的什么精神?

生乙:甘愿牺牲的精神

生甲:他活着的目的和意义还有“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师:同学们看(幻灯片)

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到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鲁  迅

师:这体现了鲁迅的什么精神?

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3、与鲁迅先生相对应的另一类人是怎样的呢?

生甲:“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躯壳活着,灵魂腐朽。(恶者虽生犹死)

生乙:“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残酷剥削人民

生丙:“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妄想流芳千古

生丁:“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鱼肉人民

三)、由此看出,这首诗歌写了两类人。一种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一类人,另一种是反动的统治者。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另一类人呢?

生:形成对比(板书:对比)更好地突出以鲁迅为代表的一类人。

师:由此可知,将诗歌的题目《有的人》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生甲:不好。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生乙:“有的人”不单指鲁迅先生一个人,而是泛指像鲁迅先生的这一类人,改后缩小了诗歌赞扬的范围,削弱了赞扬的力度。

四)、人民对这两种人的不同态度:

师:作者把这两种人对人民截然相反的态度陈列于我们面前,那么,面对这样的两种人,人民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5、6、7节。

2、思考:

面对这样的两种人,人民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师读,生答。

把它摔跨——永远记住他;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举例:

遗臭万年的例子,如:秦桧、慈禧、吴三桂、潘仁美等

下场可以看到——抬举的很高很高。

3、男生、女生交替读。

例:

男生: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女生: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跨!

四)、归结主旨: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热情地歌颂了像

[1] [2]  下一页

,《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4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