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桃花源记》导学案12(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导学案12(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289  栏目: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桃花源记》导学案12(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2、  拓展延伸。

(1)    给下列加点注音。

豁(  )然开朗  屋舍俨(  )然  黄发垂髫(  )  便要(  )还家  此中人语(  )云  诣(  )太守

(2)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

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率妻子邑人来此   古义                    今义

(3)  解释加点的字。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诣太守,说如此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复前行,欲穷其林

闻之,欣然规往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  在课文中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也。

往迹浸复湮,来纪遂芜废。

桑竹垂余荫,鸡犬互相闻。

童路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5)  填空。

《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       ),名(        ),字(    ),是东晋时代著名诗人。

(6)  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填入省略的成分。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时,辞云。

(    )问(  )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  桃花源人来此绝境后,为何“不复出焉”?

(8)  村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9)  桃花源人为什么不让渔人向外人道?

(10)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出世外桃源这样一个地方?

 

(11)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种理想对我们创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上一页  [1] [2] 

,《桃花源记》导学案12(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