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20(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20(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521  栏目: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20(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3  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主预习

一、           新课导入

由“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想起来不是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喔,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歌词导入

二、   作者作品简介:

        列子,名御寇国人,战国前期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主张清净无为。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书中表现的思想是魏晋时代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有些还反映了佛教思想,但本文却对后人有一定的启发教育作用。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 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 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 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  革命的胜利。  讲的就是围绕愚公移山的事件而引出的一则动人的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

二、预习检测

1、字音

仞(      )箕畚(        )孀(      )龀(      )匮(      )荷(      )

2、词语

(1)重点实词

许              彻            惧            负             匮

(2)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无陇断焉                     

(3)古今异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何苦而不平

(4)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焉      且焉置土石(          )      始一反焉  (            )

而      而山不加增(          )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其      其如土石何(          )      其妻献疑曰(            )

        惧其不已  (          )

(5)词类活用现象

   1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名词活用为动词(也可说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

  3面:名词用为状语,面向着。

  4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合作交流1、2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探究质疑12

(1)1、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有什么作用?

为下方写“移山”作铺垫。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愚公移山的方法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4)对“其妻献疑”一句理解?

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关切、担心且非常委婉,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以另一个侧面仅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她的问话语气与智叟那充满讥笑和责难的语气截然不同,这一点应加以体会。

(5)为什么单单写一个孀妻遗男的参与?

写此事有两个作用:
(1)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以此之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整体感知3、4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精读品析34

①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1).“方七百里,高万仞”山本身高大无比。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遥远。

  3).“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人老又少。

  4).“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简陋。

[1] [2]  下一页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20(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