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字词句意思。
2.理解词性活用现象和古字通假。
3.讲读故事情节,初步体会愚公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的字词句意思。
2.理解词性活用现象和古字通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 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简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二)学习新课
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 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a、“方”七百里 (方圆,指面积。这里周围的意思。)
b、“指”通 豫南 (通“直”一直)
c 、“阳” (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d 、“阴”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e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削减)
f、“如”太行、王屋“何” (把……怎么样)
g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用土筐)
h、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指山上的草木)
i、 汝心之“固” (固执、顽固)
j、“虽”我之死 (即使)
k 、“何”苦而不平 (愁)
2、词性活用、一词多意、通假字
a、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 向着。
b、一词多意
且 年且九十 (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c 、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臾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3、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
a、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b、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 、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d 、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1) 杂然相许
(2) 杂曰。
(3) “邻人京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e 、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
(1 )“年且九十”(说明年老)
(2)“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山目标之宏伟)
(3)“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 多)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远)
小结: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毕力平险”的大无畏精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4、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a、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教学反思:
tag: 年级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