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152  栏目: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习重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学习难点: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

1、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2、品读法。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5、比较阅读法。在比较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或延伸。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延伸:

一、今非昔比

新世纪,加人WTO、国足出线、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有些甚至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并理解下列各字词的含义:

①怀古伤今:

②慨叹:

③诓(kūāng)骗:

④渺茫:

⑤他信力:

⑥为民请命:

⑦省悟:

⑧玄虚之至:

⑨自欺力: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3、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4、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具体研习

1、作者是怎样批驳对方论点的?

2、作者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如何理解?

3、文章里6次出现了“中国人”这个词,代表了不同的概念。这6次出现的“中国人”是什么意思?

三、欣赏品味

1、文中两处加点的句子,发表时被国民党审查机关删去了,这两处有什么样的关系?隐指了怎样的信息?

2、尖锐泼辣、富有战斗性的语言是鲁迅杂文的风格,本文的开头揭示敌论,就富有讽刺意味,请找出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写作方法,写驳论文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五、课堂训练

1.填空。

①议论有两种方式,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是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

②驳论文章围绕批判对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论点,常采用三种方法,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所批驳的敌论点是___    _____。作者所采取的批驳方法是 ________。

2.“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明确:当时国民党到外散布悲观论调,广大民众也因“中国的脊梁”的总被摧残、被抹杀而看不到光明。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

3.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世界的接触日益频繁,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很多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你认为这对我们的自信力有何影响?

4.鲁迅先生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文中的:

①“脂粉”是指:                    ②“筋骨和脊梁”是指:


www.lexue88.com

③“状元宰相”是指:                ④“中国人”是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是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5.阅读全篇,用最简明扼要的话归纳第一段话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6.第一段的两个分号可否改成句号?请说明理由。

7.“用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第三句为什么加一个“却”字?

8.“于是”的意思是(   )      ①因此    ②接着    ③就

9.第一段与第二段关系是(    )

①第一段是作者概写敌论论据,为第二段归纳敌论论点提供依据。

②第一段写御用文人的行为,第二段写他人的言论,揭露他们可耻的言行。

③第一段分别从三个方面揭露,第二段从一个方面揭露,作者从四个方面揭露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

④第一段是敌论论据,第二段是敌论论点,作者准备从驳论据入手进而驳倒敌论论点,所以将其论据和论点一起端出。

课后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强盗的自供

现在有些不了解历史的人,错误地说中国的贫穷落后,都是人民起来闹革命闹的。照他们看来,似乎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应该不抵抗,当顺民,把中国归入帝国主义国家的版图,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也就会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这种错误的观点,简直是白日做梦,说胡话。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侵略中国?难道是来帮助中国富强的?当然不是。他们来,是为了吃我们的肉,吸我们的血,抢夺我们的财富。

当时八国联军的统帅,德国人瓦德西,于1900年10月23日给德国皇帝写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可以说是这个强盗头子的自供状。看一看这个自供状,对于认识这些帝国主义者的面目,是大有好处的。

瓦德西先说了一个总的印象:“所有市区,多被毁坏。”他说:“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3日。”瓦德西在这里写了一个旁注:“正式特许抢劫3日,系自8月16日至18日为止。”抢劫而至于“公开,”而且又是“正式”“特许”的抢劫,听起来好像是奇闻,但又确是事实。这样的军队,不叫它们强盗,还能叫什么呢?

[1] [2]  下一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