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孟子二章》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孟子二章》学案

11-07 15:37:14   浏览次数:801  栏目: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孟子二章》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孟子•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读准下面的字。①畎亩      ②傅说     ③胶鬲    ④行拂   
⑤法家拂士  
(2)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一) 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
(1)发      畎亩       举        版筑          举于士       市
(2)故    任   于  是  也    苦   劳    饿   空乏  拂   乱      动心忍性    曾益
(3)恒过   困于心     衡于虑    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入    法家拂士   出   敌国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3、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 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所以动心忍性
4、翻译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课文研读 (根据学案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的阅读)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2、 拓展研读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四、教师点拨《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
五、检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
2、翻译句子:
(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www.lexue88.com                                                              
 

 
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井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才华展示:
    (1)相关的名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2)相关的事例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

[1] [2] [3] [4]  下一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孟子二章》学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