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近体诗六首》课堂实录

《近体诗六首》课堂实录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699  栏目:高三册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近体诗六首》课堂实录,
师:对,也是作者的思路分析。哪位同学来概括《登高》的分析要点?
(戌同学举手示意)
生(戌):第一段里有两个要点,一是对本诗的内容简介,二是对本诗的总体评价。第二段里除了字词分析外,还有诗人的思路分析,比如“首句写‘前四句写登高见闻’,然后‘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等。
师:那下几段也应该有诗人的思路分析吧?
生(戌):是,比如第四段首句写“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第六段的“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等等,都是在作思路分析。
师:非常好,作者的思路清楚了,整首诗的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有哪位同学补充?
(有一同学站起来回答)
生:我认为第四段写得很动情,就象丙同学的分析,比如“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等等,情感丰富。
(又一位同学站起来发言)
生:第六段里“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我认为这是概括本诗的表现手法。
师:好,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同学们概括的要点。1、背景介绍2、选材特点概括3、字词分析4、对比分析5、结构分析(也就是作者的思路分析)6、比较分析7、内容简介8、总体评价9、作者感情揣摩10、表现手法概括,大概有这些要点,请同学们记在材料旁边。(学生记录)
师:这些就是名家分析鉴赏诗歌的要点,其实刚才同学们演讲时也涉及了这些要点,只是没有这么完整罢了。你们也快成名家了!(学生笑)只是未成名的名家!(学生再一次哄笑)所以,仅仅获取一些信息是不够的,还必须对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整合,这样才能全面、深刻掌握这些信息。
最后,我布置一道作业,让同学们具体运用刚才所学的,请记录:根据今天所学的,继续分析鉴赏刘禹锡的《石头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书愤》和《临安春与初霁》,我相信,你们会做得比上次更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面对网络信息时代,语文教学呼唤开放。学生在开放的教学中,自主地获取、筛选信息。所以我布置了一道预习作业,让学生自由地阅读、查找材料、分析并在课堂演讲,享受信息时代开放教学所带来的乐趣;其次,我更关注的是,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对开放性的要求上是不够的。开放,意味着难以把握;开放,也可能使学生迷失。作为中学教师,有责任去梳理纷繁复杂的语文现象,引导学生去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归纳语文规律,使信息成为具体的、可运用的;让学生觉得网络信息时代的语文不仅是广博的,也是可把握的。虽然这很难,但这是学生的迫切需要。所以,我限制了学生的演讲时间,及时归纳了学生的分析要点;再通过名家的示范分析,(这些分析不算最精彩,但比较规范,适合学生阅读)进一步整合,稍作延伸扩散;最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去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学生借着所归纳的,继续分析另外的四首甚至课外更多的诗歌,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继续巩固这些知识。我在这一节课中,约略展示了信息的获取、筛选、整合、扩散和运用过程;优化了信息,也提高了网络信息时代学生控制信息的能力。


上一页  [1] [2] 

,《近体诗六首》课堂实录
《《近体诗六首》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tag: 课堂  近体诗  , 高三册语文教案,高三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三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