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
新华中学高二备课组
【知识结构图表】
词语认读 擅长 shàn欺侮 wǔ 勉强qiǎng茶几jī 铺盖pū gai掷zhì灵犀xī藐视miǎo
初出茅庐 流离颠沛 排难解纷 理所当然 势必所至 理屈词穷 灵犀一点
悲剧 悲剧以一定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为反映对象,表现主人公所从事的正义事业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或自身过错等主客观原因而致失败。悲剧的根本特征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
喜剧 喜剧的主要特征是以讽刺、幽默、夸张等手法,对丑恶、落后或庸俗的社会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笑,即“将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语),以引起人们的鄙视和醒悟,促使人们“笑着和自己的过去告别”(马克思语)。
【重点难点导学】
丁西林(1893-1974),现代著名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笔名西林,江苏泰兴黄桥人。早年在上海读书,后赴英攻读物理.1919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理科硕士学位。次年回国,先后担任当时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长。1949年回大陆,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1年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工作之余,坚持创作,并译出外国剧本多种。丁西林的喜剧代表了中国“五四”以来话剧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成就。1974年因病辞世,享年81岁。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有《丁西林剧作全集》。
一九三九年初夏,抗战后期的大后方昆明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外省人,街道上出现了一股股熙熙攘攘的人流。当时带有军阀割据气息的老滇票还是本地人习惯用的货币,而那些“讨厌的”外省人使用的都是兑换率高达十倍的国币。物价已经开始飞涨,本地人把它归罪于国币的冲击。当然,本地人与外省人的冲突,远远不止于此。独幕话剧《三块钱国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冲突 的城市。
作为一位受过理工科正规系统教育,在物理学方面从事常年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首先,在“近乎无事之事”中选材。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如“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随时可能在任何地方发生的邻居争吵,丁西林也能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捕捉到了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
其次,戏剧人物特别。《三块钱国币》中产生冲突的并不是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思维方式不同、生活态度径庭的邻居。在这样的人物关系中,既没有内心的深仇大恨,也不可能有外在的剧烈冲撞,只有心理活动与价值观念的磕磕碰碰从含蓄的语言与细微的动作中浮现。这与同时期的胡适、欧阳予倩等人的作品显然不同。
再次,是对逻辑联系的良好把握与游刃破坏,使戏剧情节别具一格。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丁西林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他作为一位戏剧作家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和谐被打破,不可调和的矛盾被化解。而正是这些违反常理的,不合读者预设的情节设置,产生了直接喜剧效果或造成了产生喜剧效果的可能。《三块钱国币》的逻辑就是,损坏了东西也可以理直气壮地不赔,即使赔了,却直了理,壮了气。
最后,语言形成个性。将戏剧创作作为一种“业余爱好”或是“另一职业”的丁西林,较之专一从事戏剧工作的作家而言,他的文字工作显然更偏近于一种游戏。他的语言透出知识分子对生活的深刻却并不沉重的思考,轻松却并不辛辣的调侃。原因也许是丁西林超越的生活态度。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而非社会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他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
【经典试题例析】
读下面文字填空:
《三块钱国币》中吴太太有一个逻辑是:
一个人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赔偿。李嫂损坏了我的花瓶。所以,她应该赔偿。
杨长雄的逻辑是:
一个姨娘打破了主人的花瓶,不该赔。李嫂是一个姨娘。所以,李嫂打破了花瓶不该赔。
吴太太与杨长雄观点相左的关键是对“别人”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吴太太的理解是:
;杨长雄的理解是: 。这也表现了《三块钱国币》的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
[解析]吴太太的逻辑从理论上看没有错,损坏东西当然要赔偿。但在实际中,吴太太与李嫂是主仆关系,仆人是在“替主人做事”,所以,仆人(姨娘)“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这里,“别人”与“主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推理的结论也就截然不同。吴太太把自己包括在“别人”之中,结论就对自己有利,杨长雄把吴太太排除在“别人”之外,认为吴太太应该是“主人”,如此结论就对李嫂有利。这表现了《三块钱国币》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生动语言。
【基础知识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
一、联系课文,判断正误.
1.《三块钱国币》的“剧中人物”介绍中惹眼的是五个“如果”、“公例”“例外”。读一遍无个人物的介绍,我们一方面看出剧作者掌握他人物的功力,另一方面看出他的幽默感。
2.过去曾有人认为微笑是丁西林喜剧的同义语看过他的戏的会产一种所谓的会心的微笑。这是由于戏剧情本波澜不大,缺乏逗人大笑的力量,也说明他观察生活的细心,能从平淡中领会出他的妙趣。同时,也的确说明他生活范围不大,知识分子的气息相当浓烈。
3.丁西林独幕剧都有一个反压迫的主题,尽管各自提出的方式和角度不同。课文中采用的方式就是杨长雄有意砸花瓶,角度就是辩论(口角)。
4.《三块钱国币》中的事件从李嫂无心失手砸了花瓶开始,但戏却没有从这儿开始,因为李嫂砸花瓶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全在赔三块钱、赔不起、坚持要赔三块钱。
5.杨长雄说:“三块钱——国币!”破折号既表声音的延长又表解释,同时,“国币”和叹号也表示了对当时物价飞涨的抗议。三块钱,又是不值钱的“国币”,吴太太还要斤斤计较,因而也表示了对吴太太的嘲弄。
6.“你是阔人,三块钱不在乎。”这是杨长雄讽刺成众的激愤之语,因为,成众要杨长雄下棋赌个三块钱的输赢。
7.这出喜剧的结构是吴太太与杨长雄性格的自然成就。事件因李嫂而起,李嫂当然是本剧的主要人物,成众是戏剧冲突的引线和背景。
二、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口头表演下列台词。
tag: , 高四册语文教案,高四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四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