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四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守财奴》课堂实录,
1.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
2.一边说一边把钱拈着玩
3. 在女儿面前哆嗦
4.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5.脑门上尽是汗
6.他搓着手
7.瞪着金子的眼光
8.冷笑着
师:我再从课文中挑选了四个最能表现葛朗台此时心态变化的句子。第一句,第54小节“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情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第二句,第57小节“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哪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第三句,63小节“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第四句,70小节“……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这四句话原文中都没有神态动作,请大家仔细揣摩投影上的8个神态动作,看哪一句可以和哪个神态相配?
(学生讨论)
生10:第一处配“他搓着手”。
师:“搓着手”?“搓着手”表现什么?看174页83小节,“他搓着手,因为能够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觉得很高兴。可见,“搓着手”表现很高兴,很满意吧。能配这个动作吗?旁边同学有没有纠正的?
生11:应该是第4句。
师:“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什么叫“差不多”?
生11:并不是真的慈祥,是装出来的。
师:这样大的一件事,葛朗台却说“咱们中间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怎样的心态?更多的是一种虚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欺骗。第一处应该配4。再来看第二处。
生12:应该配5,“脑门上尽是汗”。
师:“尽是汗”是紧张。“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乍一看是紧张,其实是装出一副可怜样,利用女儿的感情向女儿施加压力,更多的是一种要挟。应该是哪一句?
生问:应该是3。
师:对。这里是要挟,应该是“在女儿面前哆嗦 。再看第三处。
生(齐答):应该是6,“脑门上尽是汗”。
师:对。“脑门上尽是汗”表示紧张,把公证人的话打断,实际上是怕公证人说出真相,女儿不答应。但这句直接配上去不行,下文才是“尽是汗”,这里应该是
生(齐答):开始冒汗。
师:对,开始冒汗。同学们说得很好,顾及了语境。再看最后一处。“我觉得更满意”,“更”告诉我们他已经蛮满意了,已经把财产继承权的一部分拿到手,现在想把所有的钱都捞到手。应该配哪一句?
生(齐答):7句,“他搓着手”。
师:很好。“葛朗台就是这样,从开始欺骗到后来的要挟,再到紧张不安,再到后来小心地巴结又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再往下面看,有个动作,妙极了(生在下面抢答“抓”)。“抓起女儿的手往自己手里一拍。”干什么?生怕女儿反悔。再往下,他实在是太快乐了,幸福到了极点,于是“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女儿”,“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师:我们把想像投入小说,人物就是如此的鲜活起来。其实这些(指投影)根本不需要。我们是根据对话配上去的,换言之,这里的对话已经精妙到这样的地步:我们可以想像出这是怎样的动作,怎样的神情。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高尔基曾经说过,他非常佩服巴尔扎克,佩服巴尔扎克小说中的语言,以为并不需要人物的神态动作,也能想像得出人物的模样。这部分就是绝好的例子。
〔点评〕教师从“骗继承权”与“抢梳妆匣”这两个场面艺术表现形式各自的特点说起,启发学生借助想像以作品文本中描写葛朗台神态动作的八个句子与表现葛朗台心态变化的四个句子相配伍,看怎样才能产生使人物形象进一步“鲜活起来”的最佳效果。这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这启示学生:作家在文本中留下的一些“空白”,需要以想像来充实,这是鉴赏主体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对人物形象的审美再创造。学生初读文本时,并没有从“骗继承权”这一场面中产生兴奋点、共鸣点,正是没有充分发挥想像力、进行审美再创造的结果。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请XX女生扮欧也妮,请XX男生扮扭葛朗台,其余的呢,扮公证人克罗旭。所有的叙述性语言不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
(点评)分角色朗读便于学生从听觉方面在接受美感的审美活动中对人物形象进行整体把握,为探求意蕴的思考、分析打下基础。
师:惊心动魄。我在想,这是父亲在对女儿说话吗?这是充满了欢笑、荡漾着温馨的家庭吗?这里除了欺诈、除了贪婪、除了对金子的无休止的攫取与占有、除了瞪着金子的眼光什么也没有,我的眼前是一片漆黑,我只看见丧失了人性的灵魂在狂舞,我看见金钱社会中“家庭的苦难”!(学生肃静)我在沉思,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葛朗台这样做,是有意的预谋呢?还是无意识的?
生(齐答):无意识。
师:认为是有意的预谋的同学访举手。(学生互相看看,举手的不多)认为是无意识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举手)好像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吧,都是这样想的吗?(生笑)
师:从葛朗台的性格来分析,应该是无意识的。这是一个完全被金钱给毒化了的灵魂,“占有金子,看见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当妻子死后,对他来说到了生死关头,他无法忍受自己的金钱落到别人的手里,哪怕是女儿。于是他的精明,他的工于心计,他的狡诈,他的虚伪,他的吝啬,他的一切一切,这个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人物一生所积聚的习惯,全部本能的放射出来,毫不掩饰。不要以为他是个漫画式的夸张人物,也不是他事先想了好多办法来骗女儿,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本能。这里作者写出了这种赤裸裸的对金钱的攫取和占有,写出了金钱对人灵魂的腐蚀,对人性的扭曲。读小说,展开想像,再现形象之后,我们就获得了丰满的感受,激起了我们的感情,获得心灵的共鸣。(板书:激发感情,获得共鸣)
师:读小说不仅要理解形象,再现形象,而且还要把自己的感受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这就需要比较,需要思考,以获得评价。(板书:比较思考,形成评价)
(点评)教师作为鉴赏主体的一方,带着自己的激情意志积极地迎上去,与作品文本进行双向交流,同时也与作为鉴赏主体的另一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的双向交流,形成教师、与作品文本、学生三位一体的动态交流,产生强烈的共鸣效应。
师:小说写了两个人的死,一是葛朗台的死,一是葛朗台太太的死。写两人的死有许多相同之处。第一,两个人都有遗言,遗言都是对女儿说的,两个人的遗言都是他们人生哲学的直白。第二,作者对两个人的死都有评价性的话。现在就请大家从他们遗言的内容和作者的评价两方面来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之后,推举一个同学发言。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生问:两个人的遗言内容不同。葛朗台要女儿到天国去“交帐”,表现了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葛朗台太太的遗言中说,“幸福只有在天上”,她向往天国,她拿对天国的向往作为摆脱现实的苦难的途径。对天上幸福的肯定,实际上是人世间的否定。两人的遗言反映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
生14:作者对两个人的评价也不同。对葛朗台太太的评价是赞扬,而对葛朗台是讽刺、批判。
师:由此可见两个人物的关系是什么?
生(齐答):对比。
师:作者赞扬的是葛朗台太太,她是美的化身、善的化身、是人性的化身,作者批判、揭露的是葛朗台,他是丑的化身、恶的化身、是兽性的化身。作者拿葛朗台太太的美、善、人性去对比葛朗台的丑。恶、兽性,以此揭露批判金钱社会的罪恶。
师: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就形成了对小说的评价,到此,我们完成了一次鉴赏。鉴赏,首先是由鉴到赏(板书:鉴→赏)。通过阅读,感知文中基本内容,然后,对小说的内容、技法的方方面面进行“赏”。其次是由赏返鉴,在“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鉴”(板书:鉴←赏)。这里要扣住一个东西:语言,只有扣住语言,才能扎扎实实提高鉴赏能力。
(点评)在沟通的基础上,抓住葛朗台夫妇的死,进行比较分析和理性思考,展开带有价值判断性质的评价活动,这是一种以真善美为追求目标的鉴赏,这是鉴赏活动的高级阶段。
师:读完课文,我们获得了一次深刻的审美体验、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不过,还没完,还有一个人物没有接触到。谁呀?
生(齐答):欧也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守财奴》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