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卞之林的《断章》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比较分析

卞之林的《断章》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比较分析

11-07 15:05:58   浏览次数:539  栏目:高四册语文教案
标签:高四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卞之林的《断章》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比较分析,

卞之林的《断章》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比较分析
天津市第七十八中学  张雅洁

在中国新诗史上,现代派是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和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割不断的渊源。现代派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所谓“比较纯粹”的那部分。卞之林说过:“亲切”与“含蓄”是中国古诗与西方象征诗完全相通的特点。废名在《谈新诗》一书中明确指出现代派诗是温庭筠、李商隐一派的发展。我就以此为出发点对卞之林的《断章》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做简要的比较分析。先将两首诗抄录如下:
断章                         夜雨寄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君问归期未有期,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是首爱情诗,由白天有人看“你”,晚上有人梦“你”,而且不是某一天,乃是朝朝暮暮可知。诗的主要内容是:别人关于你如何,而非你如何。诗中看不到“你”对这个人的反应,这是一种单相思的爱情,是一种典型的“精神之恋”,“你”在此人的眼里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夜雨寄北》中的“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也有人考证后说,它作于作者的妻子去世后,因而不是“寄内”,而是在异地他乡写赠长安友人抒发羁旅之愁、表达对未来欢聚的憧憬之情的。这对于我就这首诗要做的分析无太大影响。我主要从相对观念、诗句重复和抒情三方面分析两首诗的相似之处。
在相对观念上:诗歌《断章》在第一节中“你”是主语,作为支配者或主动者。在第二节中,“你”是宾语,成为被支配者或受动者。第三、四节中“你”的地位发生相对的变化。同样另外一个人的地位也在随着“你”的地位的变化而处在相对的地位。即“另外那个人”在第二节中是主语,作主动者,而在第四节中则成了受动者。这是语言形式上的相对关系。这种关系在诗歌意义上也有体现。是“你”在看风景,殊不知却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明月在装饰着“你”的窗子,使“你”处在一片温馨,可同时“你”却出现在别人的梦中,为“那个人”装点出温馨一片。有人爱“你”,“你”却不知,对这个人无任何反应,但“你”会来到这个人的梦中。表面上“你”是主动者,实际上是这个人在关注“你”。从而增加了这首诗的哲理意味:世上某个事物的意义不会永恒不变,相对于其它不同事物,这个事物的意义、地位、作用是会发生相应变化的。《夜雨寄北》两个“巴山夜雨”的意义也是相对的。第一个就是实指诗人写诗时的眼前景,充满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在第四句中的“巴山夜雨”却是和重逢有关,成了诗人想象自己和友人相聚时的话题,一段回忆。李商隐在见到“巴山夜雨”而最愁苦时想到了今后的相聚,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同时想到今天的愁景会成为重逢时的话题,又会减轻今天的苦痛。虽然“巴山夜雨”还是那个“巴山夜雨”,只由于人已不是客居他乡、郁闷孤寂之人了,所以两个“巴山夜雨”的含义是不同的,发生了相对的变化。可见,两首诗的内容特别是“你”的地位、“风景”的内容、“巴山夜雨”的含义不是绝对的不变,而是随参照物或情境的变化而改变。两首诗所体现的相对观念如同出一辙。
在重复方面,《断章》中第一个“看风景”是实指,是“你”在看自然或人文之景,而第二个“看风景”则指那个人在看景,但是以看风景的名义去看人,也就是说第二个“风景”指的是人,即“你”。第一个“装饰”是实指,月亮照在“你”的窗上,而第二个“装饰”却不是实指,是写出那个人对你的执着的爱,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你”有意接近那个人,而是那个人时时刻刻在牵挂着你。这种重复不是单纯的词频的增加,而是带有一定目的的,是通过重复的形式,强调语言意义的变化,突出诗歌的深厚意蕴和含蓄隽永。所谓言浅而意深,语止而情进。同时也更强化了诗歌的相对意义。由此可见,在同一语境中,词的意义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也是卞之琳语言的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所在。再看《夜雨寄北》,姚培谦评此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不错,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即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这样诗人“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可见,“巴山夜雨”虽重复,但意义已然发生了变化。在貌似简单的重复中,强化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愁、不得志的郁闷和归北的渴望。既写出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又写出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平浅中见深邃,简易中显丰富。这首诗有意打破常规的重复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的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在这点上,两首诗有同曲同工之妙。
在抒情上,《断章》反对直接抒情,不和盘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直接给读者一种撞击力,不求率真炽烈如一团火那样表白感情,而是意象的呈现。正如卞之琳所说他喜欢表现“意境”或“戏剧性处境”。此诗字句可读,境界具体,读过后,像是懂了,但细一想,又像没全懂,越往深处想,就觉得含义太多了。给读者留下太多的回味余地。《巴山夜雨》亦如此。诗人借眼前景传达浓重的愁苦;作者并没有说什麽愁,诉什麽苦,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之境表达了对未来欢乐的美好憧憬,对眼下客居他乡、怀才难遇的愁苦郁闷。两首诗都是明白如话,重在点染意境,内涵却何等丰厚,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从以上分析可见,卞之琳的诗乃至现代派的诗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所谓“比较纯粹”的那一部分,即主要是温、李写的“纯粹的诗”。但温、李的创作是不大自觉的,而现代派是有意为之。由这两首诗在这三方面的相似处足见现代派对温、李一派诗歌的继承、发展。


,卞之林的《断章》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比较分析
《卞之林的《断章》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比较分析》相关文章

tag: 李商隐  夜雨  , 高四册语文教案,高四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四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