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孟子见梁襄王》教案1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1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713  栏目:高五册语文教案
标签:高五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1,

    亦各言其志也             自己的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你的

其  其巫,老女子也           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中的

则齐国其庶几乎           语气词,表示推测,大概,也许

吾其还也                 语气词,表祈使,还是

其真无马邪               语气词,表示反诘,难道

五、随堂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苗浡然兴之矣        兴:生长

B.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嗜:爱好

C.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拉

D.沛然孰能御之          御:阻挡

2.比较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苗浡然兴之矣②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③诚如是,民归之 ④由水之就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猝然:突然)

B.天油然作云(自然而然地)

C.沛然下雨 (水势很大的样子)

D.则苗浡然兴之矣 (奋发振作的样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B.其如是,孰能御之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C.孰能与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则天下之民引领而望之矣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5.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孰能一之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译文:

②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译文:

③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文: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9题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7.下列加黑的词语古今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C.及凯旋而纳之

D.余稍为修葺

8.文中“诚如是也”的“是”,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B.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D.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9.文中“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有何比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 ①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②突然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呢?”

③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7.B 8.B

9.统治者对人民应当多施恩惠,施行仁政。


上一页  [1] [2]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1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