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备课资料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备课资料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175  栏目:高一册语文教案
标签:高一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备课资料,

    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面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友饶孟侃在《诗词二题》中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闻一多回到思念已久的祖国,目睹腐败、丑恶的社会现实,自然地联想到了这一“臭水沟”,借以宣泄心中的怨愤。闻一多说过:“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出我的火来。”《死水》揭露了旧中国腐败、丑恶的社会现实,鞭挞了美化自己、粉饰太平的反动统治者,抒发了诗人由深沉的爱国思想而引起的无限愤激的思想感情。

    全诗共五节。第一节,诗人把腐败、丑恶的旧中国比作“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一沟纯望的死水”,并说“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从根本上否定了旧的社会制度,表现出诗人对旧社会的憎恶与鄙弃。诗的二、三、四节逐层描写扔进“破铜烂铁”、泼进“剩菜残羹,后“死水”所发生的变化。这些看似艳丽实则丑恶的景象.既是美化自己、粉饰太平的反动统治者的象征,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现实的写照。第五节以“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点明题旨,结尾两句“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是愤激之词,诗人用正话反说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砸烂旧世界、建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词藻艳丽,色彩鲜明,给人一种绘画关。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花蚊”,都具有绘画的色彩感。把“死水”描绘得愈是鲜艳美丽,就愈能说明“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就愈能唤起民众推翻这肮脏而丑恶的旧社会。

    这首诗每一行都是四个音步,而音步的字数又多少不一,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参差错落,节奏感很强,有一种音乐美。

   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个字,诗节匀称,诗句整齐,格律整饬,给人一种建筑美。

  《死水》除了具有诗人所追求的诗的“三美”的特色外,象征手法的运用也是很成功的。用“一沟绝望的死水”象征当时腐败而丑恶的社会现实,能启发读者深思、遐想,使人感到含蓄、深刻、有力,表达了诗人消灭丑恶,把祖国重建成“美的所在”的迫切愿望。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7期)

3.                              “死水”之美

             四川/王思勇

     如果我们按惯例,把闻一多的《死水》当作艺术品去欣赏,我们可能要欣赏它语言、图景、事件、情意和象征等五个层次的美。《死水》语言形式方面是美的,它仍然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这也是我们容易发现的美),然而在考察图景美时,我们就遇到了困难:一沟臭水。美在哪里?因为图景美的“危机”,事件、情意和象征的美的欣赏就不好进行下去。

    其实,本诗是把图景之美“隐藏”了。“闻一多绝大多数作品之所以有深度、广度,有品味价值,有可读性,就因其既有现实和历史的根基,也讲究表达的策略,善于‘隐藏’自己”(龙泉明、邹建军《现代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诗人不仅“隐藏”了图景之美,还“隐藏”了事件、情意、象征的美。如果我们发掘出诗“隐藏”的一端,就会欣赏到诗的多层次的美。

    在图景的描绘上,诗人表面上为我们展示了一沟“死水”,但我们可以在这里想到“活水”。“死水”是现在的表面的,而“活水”是过去的隐藏的。“死水”在死之前肯定是“活水”,是清澈的、明亮的,甚至可能还是甜甜的。那水上面还真的有桃花,有云霞,有珍珠般的波光,有优美的歌声……我们不能把这里的死水看“死”,而应看到它是动态的变化的。诗里展现的只是“水”在一段时间里的状态,而命名为“死水”。作为欣赏者就要穿过眼前的迷雾,透过现实的丑恶想到曾经的美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方便地把“死水”作为审美对象•而不至于在诗作里只看见臭水沟。表面上是言丑恶的“死水”,而实际上在暗示我们:它曾经也是美丽的“活水”,这就是诗在图景层次的“隐藏”。

    同样,在事件方面,诗中说“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表面上是对丑的厌弃。也暗示曾经对美的守护与拯救。向“死水”扔垃圾这动作是丑的,是以丑攻丑。以丑攻丑,丑并不一定就会变成美,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之所以要这么做只是一个目的,那就是表示一种厌弃。只要表达了这种感情,自己的行为美不美倒是其次。对“死水”的厌弃是现时段的,同样,我们透过这厌弃动作的迷障,应看到曾经对活水细心守护和努力拯救。这沟水被拯救过,但还是“死”了,死了就绝望了,对绝望的东西为何不厌弃!“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这表面上的对“死水”的嘲讽,为何又不是对“活水”之美的回味呢?总之,我们要在“扔些破铜烂铁”的动作里,看到诗人的守护拯救行为;要在对“死”水的嘲讽里看到对“活水”美的回味。这是诗本身给我们的暗示,我们从诗的表面动作看到了隐藏动作。

    有动作,后面一定有相应的情感在支配。厌弃的动作后面一定有厌恶的感情•嘲讽的背后一定有憎恨;守护挽救的动作后面一定有珍惜,回味的动作后面一定有喜爱。在诗的表面是表达了诗人对丑的厌恨感情,其实也暗含了对美的珍爱的感情。正如我们对“死水”要看到它是由活水而来,我们对诗中的感情也应看到厌恨是由珍爱而来。因为水的由生而死、由美而丑,感情也由喜而厌、由爱而恨。这就是因爱而生恨。爱得深而恨得切。

    广义的美包含着丑在内。我们通常所说的美丑对立中的美是指狭义的美。诗人把“死水”当作了审美对象关注,对它言说了,因而也可以说是对它抱以了审美热情。表面上对“死水”是憎恨的感情,但憎恨有其产生的原因.那就是它还美丽着的时候,他曾拯救过而结果是不可救药。如果要回答“死水”象征着什么,我们很容易回答“死水”象征腐朽丑恶的事物。而我说,“死水”象征曾经鲜活美丽而现在腐朽堕落到不可救药的事物。

    在诗里.“死水”的现在时特点明摆着,而过去时的特点隐藏着。我们要发现它的美,就要发现诗的“隐藏”,即诗人言“死水”也在言“活水”。“水”在这里只不过是一种象、一种形、一种有限。诗人创作本诗其实是想表达对美好事物沉沦的感受,他找到了“水”这种客观对应物,将要表达的诗情、诗意、诗美、诗味以及对人生的发现、生活的感受、社会的观察、历史的认识等,转化为一种具体意象的存在。因此写诗是个由无限到有限、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我们读诗与写诗的思维则应当刚好相反,要通过有限的象去体会那无限的意,用庄子的话就是要得意忘言。因此如果回答“死水”就是指美国或北洋军阀或黑暗中国,这样理解不能说错,但我以为没有必要去这样具体化。

    如果说写诗的思维是为主观的思想与情绪寻找“客观对应物”(或象征的森林),那么读诗就是要穿过客观的象征的森林去体会发现诗人主观的思想与情绪(也就是庄子的得鱼忘筌、得意忘形)。我们读诗的目标是要走出森林,而不是去森林里寻树,过分地留恋树就有走不出森林的危险。闻一多不过是借“水”表达了对美的感情,借“死水”表达对美沉沦消逝的疼心。因此,也可以说.“死水”象征了关的沉沦。

    我们把握了诗作的“隐藏”,我们就欣赏到了诗的图景、事件、情意和象征等层次的美。只不过这美是我们联想而来的,不是我们随便一读就能体会到的。这种需要用一点心思的欣赏,也许不合我们欣赏一个纯美事物的习惯。欣赏纯美很容易直观感应,而欣赏“死水”这种美就要善于透过丑来看到美,这种美来得太深沉。这是一种和丑相关的关,是一种悲剧之美。我们不但看到了美的存在.而且看到了美的沉沦、美的消亡。我们欣赏它,不仅可以得到审美愉悦,而且能使我们自觉到对美应该倍加珍爱,因为,美是很容易消逝的。

    这就是我发现的“死水”之美,即对闻一多诗《死水》的一种读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备课资料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tag: 资料  我爱这土地  中国  现代诗  , 高一册语文教案,高一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