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秋雨文化散文导读·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秋雨文化散文导读·教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91  栏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标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秋雨文化散文导读·教案,

余秋雨文化散文导读

授课人:陈 原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化散文的特征;

2、  体会散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3、  学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解读所见。

教学重点:

1、理解废墟中所蕴含的文化、历史的深层意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1、从文化的角度思考古迹的存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式:分析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3课时。

预习要求:阅读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自序》、《道士塔》、《风雨天一阁》、《西湖梦》、《废墟》、《阳关雪》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旅游的经历我想大家都有,今天上课的第一个问题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想去旅游?(学生讨论回答)

    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对于我来说,只要有空闲的时间,老师都希望能出去走走。当学生的时候,无论是夏令营还是跟着父母能出去旅游,总是开心的。上了大学,由于学生会的事情很多,四年的暑假几本都只在省内打转,于是无端的感到了一种憋屈。后来工作了,自己有了钱,一到暑假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旅游,而且一定要出省。于是就叫上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跳上火车就出发去了苏州。小的时候,或许出于好奇,或许因为好玩所以去旅游,到了高中,乃至现在出去旅游,其实更多的,我是受到了一本书的影响。就是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在老师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这本书。我觉得,余秋雨作为一个学者、散文家之外,他还应该是一个旅行家,而且是独一无二的一位。此前450年,有这样一位,他叫徐霞客,但是《徐霞客游记》我实在没什么兴趣看,因为基本都是简单的说明文。后450年还有没有,那时我已不在,就未可知了。《文化苦旅》中写到的大多是中国大地上的风景名胜,读完之后,实在让我心向往之。于是,就有了一种一一求证的愿望。

二、探究思考。

    上节课后让大家回去读文化苦旅中的那几篇文章,大家读完,觉得和我们曾经读过的那些传统的散文名作,像《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有什么区别?如果用色彩来形容散文的不同风格,大家觉得余秋雨的散文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大家对余秋雨的散文的理解不尽相同,如何准确的来把握这种色彩呢?我想我们从几篇文章来找寻。

大家从看完的这些文章中看到了什么?

    (1)《风雨天一阁》。“范钦的选择,碰撞到了我近年来特别关心的一个命题: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或者倒过来说,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没有这种东西,他就不可能如此矢志不移,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

    余秋雨看到的的天一阁不仅仅是一栋藏书楼和它的兴衰。在这百年的兴衰里,余秋雨看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通过什么样的艰难方式获得民间保存的?这种方式各有什么利弊?文化和生命的关系如何?他告诉我们,健全的人格是拥有文化良知的,这是我们在文化面前的一种应有的敬畏与尊重。他并不是仅仅运用史实来征服读者,他的笔下的历史是与他的思想相结合的。作者雨后赤脚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思绪,揭示了“自明至清数百年广阔的中国文化界”岿然独存的天一阁藏书楼“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的悲怆文化奇迹。”“在文化信息密集、文化沟通便捷的现代,它的主要意义已不是书籍的实际内容给社会以知识,而是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怆和神圣。”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不禁便会为我们文化传承得如此艰难而动容泪下。我们仿佛看到我们的文化便像一个命途多舛的婴儿,它艰难的在人生的隧洞中爬行着,而最后活了下来。真正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呢?不止是余秋雨的文字,而是文字背后深沉的文化。

    (2)杭州西湖我想去过的同学该有一些吧。说到杭州西湖,大家会想到那些人物或是诗文?他们都与西湖发生了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白蛇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居易、苏轼、武松等等。有的是人生的辉煌、有的是人生的终点,有的是人生的转折。

   大家看到的是这些人物本身,而余秋雨却能比大家更高看一层,他看到“也许是这汪湖水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避不开它。”余秋雨想要找寻的这种归结性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作者写到了几种文化人格?

    明确:苏轼白居易的一代文化良心、林逋的达观修养、苏小小的生命意识的张扬、白素贞弥合两难的选择。

    “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不论是哪一种文化人格,在西湖的自然风光前都消去了影踪,这就是文化的一种沉淀,不够细心的游客只能看到景物的表面,而细心的人却能看到沉淀在这些景物中的沉重的东西。

    (3)关于敦煌,可能我们所知不多。但大家可以想象,在你装修一新,百般珍爱的房子里来了一位房客,他完全无视你的存在,拆你的墙,卸你的梁,而你却无力反抗。《道士塔》中的那位道士王元箓仅仅是一位道士吗?“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明确:王道士所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是当时的国民精神写照。也许读过文章后,大家都对王道士恨之入骨,但事实上,正如秋雨先生自己所说,王道士太渺小了,他承受不起那么多的指责,怨恨,我们所恨的,该是那个饱受欺凌,任人宰割的时代。王道士不过就如《风雨天一阁》中的那位盗书的小偷,不是他们自己造就了自己,而是那个时代的国民精神造就了他们。

    提问:余秋雨因何伤心,为何叹息?他伤心的是因为一个朝代的沉沦,进而埋葬了一个更古老的历史,他叹息的是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和历史的洪流所抗争,故而他痛,故而他恨。王道士只是这场历史洪流中的一个小人物,没有他,也会有其他的李道士,张道士之流,如他一样的贪婪和愚昧。宝藏门前一道小小的栅栏,是不足以抵挡住更为贪婪的侵略者的。

    谈到这里,我觉得,学者余秋雨的笔中流泻出的文章带着浓浓的穆色。一个人,默默走了很多路以后,身上会贮满一种苍凉之气。因为看到的是“文化”,看了太多,想了太多,又无人倾诉,于是诉诸文字。所以,这样的旅程是“苦旅”。穆色,就是这种旅程的体现。它庄严、厚重,底蕴丰厚意境辽远,能折射出宇宙深邃的苍茫大象;滚动出天地光阴百代的根本之气;融自然、生命、文化为一体。是展示出心灵律动和格局的一种色彩。

三、小结。

    著名学者陈子善撰文称:“学者散文是作者良知、才学、识见和辞采的完美融合,它汇铸感性和知性,情趣和理趣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博大宽容的怀抱,对中国人,中国历史和文化,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文明以及人类的未来,都有自己的关注和反思,都表现一种真的终极度关怀。”
    《文化苦旅》的主调便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了一节课中,我们看到了秋雨散文中的“穆色”。那么,这种深沉凝重,苍凉恢廓的色彩是怎么来的呢?是什么让余秋雨有了如此多的关于历史、文化乃至人性的思考?

    今天,我们沿着作家余秋雨迈向阳关的脚步去寻找一些答案吧。

二、文本研读。

    提及阳关,大家一定颇为熟悉,不少人都记得那首别友人的名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然而,王维之后,又有谁来到这通向西域的关卡呢?在一个大雪天的傍晚,余秋雨先生一个人来到了在茫茫大漠边缘的阳关古址——一个在当地人眼里路远、道阻而且且没什么好看的地方。他是为什么要去的呢?

    明确:余先生 “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即使那位老者告诉他路远、风雪又大而且没什么好看,但他还是去了。

[1] [2] [3]  下一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秋雨文化散文导读·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秋雨文化散文导读·教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