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2.课型 精读课 3.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 4.教学内容 (1)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2)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爱的故事 (4)课堂练习设计。 想象、朗读训练。 5.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情感性很强,极其震撼人心,尤其在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后去学这篇课文,学生会更容易去理解,去感悟。文章中看似平实却感人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有所悟,一定要引领学生潜心品文,去感悟人物的坚定信念,感受人物的饱满形象。 6.教学方法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 (二)学生学法 朗读、讨论、交流、评价。 7.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本学段课程目标: 本学段目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8.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件演示:惊心动魄的美国洛杉矶大地震时的情景)
3、师出示课题
二、深入情境,品读悟情
﹙一﹚品读课文,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师:这到底是一对怎样的父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全文,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师(板书:了不起 父—子)
2、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我们先体会这位父亲了不起在哪儿?请默读课文的第2段——第12段,划出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语句。
3、师: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了不起?
让生自由读读3自然段,想想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如此痛心的父亲坚定地站起来呢?
4、师:划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让学生一起来读读。
5、师让学生继续交流第五自然段,交流在这两句话当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
6、师让学生继续交流第12自然段。
师指名读,指导朗读
7、师:36小时,相当于我们上50多节课的时间哪!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8、师:读一读这两句话,看看哪句话的写法更好,为什么?
9、师:是啊!整整36小时啊!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着。在这36小时里,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
10、师:(引读)“儿子在等着我”。再读,读出父亲的坚定。
11、师:还能从这两句话中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吗?
(课件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12、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呀!同学们,在我看来,这不是一段普普通通的话啊!这是饱含父爱的一首诗啊!课件出示
师配乐读,让学生想象后说一说,眼前出现的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13、师:作者通过对父亲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把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呈现在我们眼前。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这样做?
(课件出示: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这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是父亲对儿子许下的爱的诺言啊!(板书:爱)
师生引读这句话
14、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但是,同学们,假如大爆炸真的发生了,或者说阿曼达的父亲救出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你们还觉得他了不起吗?
﹙二﹚抓补白点,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师: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的第13——第24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儿子的了不起,划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师:在这漫长而又危险的38个小时里,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你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
(教师倾听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
3、让学生分角色配乐朗读第12——第23段)
4、师:阿曼达是那么的信任他的父亲,是那么的无私、勇敢,是什么力量让阿曼达在死神面前那么勇敢?
(课件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把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过几次?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课件出示:汶川地震图片。教师动情讲述地震中一个个爱的故事
3、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爱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课后作业
师:本单元的其他三篇课文将会带我们继续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当中。课后,请同学们完成小练笔,并读一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一、1、生回答。
2、学生观看
3、学生齐读课题。
二、(一)
1、学生读课文后回答
2 、学生默读思考、划相关语句。
3、学生回答,自读第三段,思考。
4、生齐读
5、学生评论交流第五自然段
6、学生交流第12自然段,生在师的指导下朗读
7、学生思考。回答。
8、生自读,比较
9、生思考,交流
10、学生齐读
11、学生讨论交流
12、听教师范读后,说说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13、生朗读
14、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1、学生默读课文的第13——第24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儿子的了不起,划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学生分角色配乐朗读第12——第23段)
,人教新课标五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2tag: 教学 地震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