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11.10.26 课题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3、感受五壮士精神。 教学重点 揭题时通过抓住“壮士”引入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五壮士英勇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收集抗日战争时期故事 PPT课件 课文录音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设计意图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熟读课文,理清顺序 四、抓“壮”读文,领悟文意。 . 1、简介时代背景 2、释题: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这个问题的讨论要充分一些,如壮的含义、什么样的人叫做壮士?) 3、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 1、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老师引导概括。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后鼻音(奉、绷)、翘舌音(撤、振);多音字(着、磨) 1、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引导概括小标题: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 1、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现五壮士“壮”的让你感动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可边画边在句子旁边加上批注。然后抓住体现“壮”字的句段,研读课文。 (2)自探内容 : A、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展开联想有感情地读。 B、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C、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 2、学习第一部分:接受任务 问:从哪里体现五壮士的“壮”? 3、学习第二部分:诱敌上山,抓词理句体现五壮士的“壮”。 (1)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的? (2)作者抓住那些方面描写体现五壮士的英勇的? (3)圈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仔细体会。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PPT课件出示。 对比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人物精神。 反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 听课文录音思考。 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指名读。 自由读文。 思考后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课件出示。 自由读文。 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读文。 小组交流。 提问(勇接任务) 出件出示本段重点句。(突出表示动作的词)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想象当时情景指导入情入境读。 通过“战士”与“壮士”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初步感受五战士的英雄气概。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检查落实帮助学生学习字词。 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以情促读,培养语感。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2010.10.27 课题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勇无畏、崇高的献身精神。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抓词理句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 收集描写英雄的成语、PPT课件、《狼牙山五壮士》电视剧结尾片段、《英雄赞歌》千千听。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直切重点。 二、学习“痛击敌人”部分,感受英雄气概。 1、把课前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读给同学听。 2、过渡: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的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再次把思绪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壮士的英勇无畏。 3、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前两部分是如何体现五壮士的“壮”的。 1、按照上节课的学法继续学习感受五壮士的“壮”。 2、出示上节课的自探内容。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汇报 (1)学习引上绝路部分 A、班长马宝玉是在什么情况下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声“走”的?为什么选择死路?如果是你来选择的话你怎么选择? B、指导读“走!” C、热血沸腾说明什么?“紧跟”和“跟”一样吗?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习顶峰歼敌部分 A、为什么用石头砸?从“砸”字体会到什么? B、为什么如此恨敌人?带着仇恨读本段。 C、出示日本活体实验室图片和南京大屠杀图片,面对这样的仇恨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读。 D、在这一节你体会到五壮士壮在哪? 指名读,谈听完词语的感受。 教师深情过渡。 提问回答,引导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学法。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本段并指名读,自由汇报自悟收获,师生交流。抓住关键词“斩钉截铁”和“走!”理解。 师生交流,指导学生体会情感,入情入境地读,读中体会,体会中读。 课件出示本段(突出表示动作的词) 教师通过让学生联系自己知道的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出示收集的罪行图片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这种情读出来。 激起学生情感为深入理解课文做了一个铺垫。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情感,为学生理解人物崇高精神做铺垫。 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五壮士“壮”的内涵。 促动学生情感体会人物精神境界。 对比中感受英雄的思想是一致的 走进文本, 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与五壮士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习“壮烈跳崖”部分,使学生情感升华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tag: 教学 年级语文 狼牙山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