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基于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之上,并为以后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奠定基础的。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体现多样化解题的创新精神。
设计理念:
1.复习注重细节的设计,长、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生长点,是认知前提,课题导入既复习了旧知,又很好地将数学思想“转化”润物细无声地引入了课堂。
2.引入力求做到生活化、现实化。从两个花坛比较面积而不能拼割入手,使得学生有探求新知的渴望,从教学的起点和过程上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念”。
3.新知的获得遵循活动化设计理念,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动态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剪拼过程中构建知识,得到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并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比如本课学生的剪拼方法,用正方形公式推导等环节都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及课堂的主体性)。另外,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4.关注数学知识发展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介绍刘徽对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贡献。
5.结尾体现学以致用及学习数学的价值,将课延续到生活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及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思想,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转化方法及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件及学具:
多媒体课件、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师:孩子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出示第一个练习: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你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判断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学情预设:有同学可能说通过观察的方法知道第三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给予肯定并总结观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可能说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进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适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出示第二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1)先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把这两个图形放置于方格纸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方格纸观察大小。
(3)渗透转化思想:把第一个图形左边多出的部分,剪下并填补到右边缺少的部分,就把第一个图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很容易观察出两个图形的大小。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为“转化”,利用转化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二、精巧引入
(出示两个花坛图片)师:这两个花坛哪个面积大呢?能像刚才那样切下一块吗?(不能!)对!现实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那就需要我们探求出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今天,就让我们利用转化的思想共同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探求新知
1.动手操作。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动手,利用手中的剪刀、尺子和平行四边形纸板来研究一下平形四边形面积,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么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出示学习提示:
①你是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
②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了没有?
③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长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④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⑤还有其他拼法吗?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教师跟随演示)
4.(屏幕显示)我们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注意强调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还有可能拼成正方形,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注意把补充的权利让给学生,培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5.小结板书公式。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终于自己动手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大家把公式齐读一遍。
6.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字母S表示,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 = a×h 。在含有字母的算式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或省略不写,所以这个公式还能写成:S = a·h 或S = ah。
7.利用三道题巩固面积公式中的底和高的相对性。
8.应用公式尝试例题。
(1)过渡:如果给你那个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和高,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出示例题: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学生尝试练习。
S=ah=6×4=24(m2)
(4)集体评讲。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我们利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了实际问题,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明了这种方法吗?
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保持不变,以此来计算出它的面积。他还提出了刘徽原理,并解决了多种几何形、几何体的面积、体积计算问题。这一切不仅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也确立了崇高的历史地位。因此,人们把他称作“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
tag: 教学 平行四边形 五年级数学 ,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