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模拟试卷

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模拟试卷

03-06 16:56:48   浏览次数:698  栏目: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模拟试卷,
  心理感受: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7~21题。(15分)   汉字应用不必“识繁”   8月1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对《通用规范汉字表》征集意见。此次规范汉字表内有繁体字和简体字对照表,但是国家语委负责人明确表示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于是,又有人提出“识繁写简”是可取之道,理由无非是一方面在学简体字时不丢繁体字的老根儿;另一方面更好地体现新世纪的文字理念,承认书写简体字已被人们所接受并形成了习惯。   表面上看,这种主张两全其美,既坚持了简体字,又保留了繁体字。仔细想来,殊无必要。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写的都是简体字,书刊报纸也都是简体字,认识繁体字又有何必要呢?认识了不使用,如同买了一个工具却闲置,久而久之,只能被忘记或者丢弃。有人说,认识繁体字可以读古书,可以传承文化。其实,读古书读的是古人书中道理,而不是他书写的文字。现代人读不懂古人的书不是因为繁体字还是简体字,而是因为不懂古代汉语,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还包括古代文化知识等一大套学问。因此,A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苏培成曾说过:读古书的门槛不在文字,而在语言。语言文字是向前发展变化的,在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以为认识繁体字就能读懂古书的思路未免简单了些。相反,如果一个人懂得古代汉语,即使简体字版的古书,理解起来也不会有阻碍。说到底,能不能读懂古书,关键在自己的学问,不能读不懂就归咎于简体字。


www.lexue88.com   当然,我们说汉字应用无需强调“识繁”,并不是反对识繁体字,识字,无论繁简,当然是越广博越好。如果从个人文化修养的角度来讲,认识繁体字,甚至认识小篆、大篆都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在日常语言生活应用中,则无需强调必须认识这些,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汉字是一种交流工具,工具必然追求更方便合理的使用。简化是汉字自身发展演变的一个客观规律。B新中国建立之初,成人文盲率占80%以上,汉字繁难,应当改革,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推行简化字成为必然。据统计,《简化字总表》第一、二表繁体字的平均笔画数是每字16画,简化后平均笔画数每字为8画。笔画减少后,书写效率明显提高,为当时扫除“文盲”、普及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当说,简体字在国民教育水平提升及社会生活便利方面功莫大焉。现在,在简体字通行、稳定的使用状况下,提出恢复繁体字或者退一步提倡认识繁体字都是没必要的折腾,除了给学习者带来负担外,还会影响交流,进而可能会对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国际交流、信息化等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选自《光明日报》2009、8、19)   17.一篇好的议论文,总有其现时针对性,本文就是针对                这一问题,有感而发的。(2分)   18.作者认为汉字应用不必 “识繁”,又说“并不是反对识繁体字”,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9.以文章第四段的为例,谈谈从作者身上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3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21.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作答。(3分)   材料链接:   2010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了“恢复繁体字”的议案,引发了你班同学的激烈讨论,形成了正反两种意见。如果你是反方,针对正方的观点和辩词,你会如何反驳?   正方:恢复繁体字是很有必要的。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这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   反方:                                                                        三、写作实践(56分)   22、认真阅读下面学生习作,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6分)   欣慰的发现,永恒的美丽   有那么一种爱,总在回望的刹那被深刻感悟;有那么一种爱,总在无声的境界里滋润心怀。   ——题记   我总以为,木讷的父亲永远不会表达他对女儿的爱。直到那一次……   那次我骑车出门前,像往常一样向父亲简单道别:“爸,我走了。”   父亲正埋头干活,跟往常一样,听到我跟他道别,便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微笑着向我挥一挥手,说着那一句永不变更的话:“路上注意安全!早点回家!”此外,再也没有多余的语言和动作。   每天骑车从巷口经过,却没发现巷口那株柿树已经满树金华,片片摇曳的黄叶宣告秋天的来临。我仰头望一眼那高大的树冠,下意识地回望了一眼。   拐角处一个淡淡的人影,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视线当中。   那人影遥遥地看着我,悠长的目光仿佛要追随我到天边。那就是我十五年来熟悉不过的轮廓——父亲,饱经沧桑的父亲。


www.lexue88.com   傻傻的我骤然停在金黄的柿树下.回望着拐角处。巷尾那悠长而深沉的目光凝聚在我的身上,目光灼灼,其爱融融。   父亲发现我在看他,刹那间手足无措,慌乱地收起目光,羞涩而窘迫的神情中掺杂着孩童般的惶恐,慌忙转身回家。我却久久伫立在那里。我想,父亲一定已经有很多次这样的凝望了,我却是第一次发现。   金黄的柿树摇醒了秋日的天空,而父亲的目光摇醒了他无知的女儿。原来,在我身边始终绽放着一朵浓郁的香花,而我却没有嗅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馥郁。   此情此景,大爱如斯。父亲那沉默厚重的爱,等待着我一次次地发现,将它串成璀璨夺目的珍珠,照亮我的一生。欣慰的发现——目光灼灼,其爱融融。就在那一刻,铸成了我心灵中永恒的美丽。   (1)先就人物刻画,再自选一个角度,分别进行美点评析。(4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模拟试卷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