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11-07 15:37:14   浏览次数:278  栏目: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登高》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分析鉴赏是个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学习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听写:
    江渚  潦倒  露从今夜白,-------------------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2、请同学口答“基础早早练”3—5题。
    (二)展示目标
    1、分析鉴赏是个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学习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诵读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诵读。
    指导诵读方法:
    (三)讨论
    1、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请同学展示。
    2、小组分领任务,讨论下面3个问题。
    (1)思考文中写了那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
    (2)讨论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3)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分条列出。 
    3、展示目标,各小组推举人选展示。
    4、教师点拨:
    参考材料:开首两句用工笔从细处着笔,写了六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飞鸟。每一种景物都杂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有特别的意义。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感到“悲哀”。
    三、四句从大处着眼。落木纷纷,可知是深秋,叶本无声,而‘萧萧’有声,其境界阔大可知了。“无边”,写出景象的壮阔,又可见秋意正深,其肃杀之气已经遍临天下了。其‘滚滚’而来的江水,是多么地一泻千里而不可阻挡啊!这两句写得境界阔大而意境深远,而气象寥廓肃杀,于苍茫之中又增添了多少的悲壮啊!
    对于颈联,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种种原因,无一字虚设,无一字没有丰富的内涵。有人认为这两句八重悲哀,或九重悲哀。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四重经常作客更可悲;五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六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啊!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杜诗的“深沉蕴藉”。
    结尾二联中的“艰难苦恨”,包含了多少时代与人生的悲辛的内容,被认为是诗歌有意露出的“马脚”,也就是所谓的“眼”。
    5、讨论: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全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通篇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艺术上是很见功力的。
    6、小结
    请学生总结对“情景交融”的理解。
    教师点拨:情景交融,是将情感融入到景物当中,让景物具有鲜明的情感特征,情感和景物融为一体,是最常见的表现手法。
    答题格式:本诗描写了……的景物,塑造了……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三、随堂训练
    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素质日日升”,找同学回答问题。
    四、作业
    1、完成《雨霖铃》学案。
    2、《导学练》49页1-6题。


,《登高》教案
·上一篇:《雨霖铃》教案
·下一篇:报任安书学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