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一稿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1、 出示课题,读题,书题
2、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疑问?
3、 归纳整理:
(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二、理解“给予”
1、感觉一下“给予”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
3、能说说你在生活中有过“给予”的经验吗?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4、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5、生读划
6再次理解“给予”
三、 抓住重点,深化体验。
1、“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一)紧扣“给予树”,感悟给予。
1、请小朋友找到写“给予树”的句子,认真读读。
2、哪些字词紧紧抓住了你的眼球,再想想这些字词告诉你什么?
3、交流:
1)援助中心
援助是什么意思?那么你能想一想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联系你的生活经历以及你在生活中、书本上、电影电视上看到的,想一想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2)一直盼望
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一直盼望”?陌生女孩一直盼望洋娃娃能干什么呢?(对话中穿插读)晚上——梦中——早晨——白天——
(3)卡片
小朋友们,给予树上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就是这位陌生小女孩写的,卡片上有一个她的愿望,就是这张卡片,你看到了吗?上面写着什么?学生先说再出示课件。
(4)现在你觉得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4、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陌生女孩那无比期待的眼神了吗?你们听到了陌生女孩那无比动情的呼唤了吗?此时此刻,站在树下的金吉娅会怎么想,怎么做?
5、是啊,她不仅这样想,这样做了,而且为小女孩送上了自己的卡片,如果你是金吉娅你会写些什么?
(二)深挖“矛盾处”,再悟给予。
(1)小朋友,其实我们也发现,在购买礼物时,金吉娅的心里也很矛盾,你们再读读她说的话,她此时此刻可能还会想到什么?
(2)是啊,这对金吉娅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但她最终选择了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金吉娅这样做能得到什么,同时也会失去什么?(相机引出“如愿以偿”,感悟陌生女孩得到洋娃娃后的样子。)
(3)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齐读金吉娅的话。
(4)现在让我们回到金吉娅的家中再看看吧,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小朋友们,这场面多么感人,多么温馨哪!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金吉娅那二十美元给予我们的,可这一切,又何止是二十美元带给我们的感动,那感动我们的又是什么?(穿插感悟课文最后一段。)
(三)再扣“给予树”,内化情感。
(1)现在,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给予树?
(2)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延伸给予,升华情感
(1)你觉得给予树应该在哪儿?
(2)播放课件
(3)朗诵小诗结束
教学反思:
想着下周要出去交流,今天硬着头皮“上阵”了,把“原生态”的〈给予树〉展示了,课上下来发觉有许多问题,虽然得到语文组老师的许多指点,但心头依然沉甸甸,希望在整理中有进步。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课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玩具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渴望玩具娃娃的小女孩。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在凸显浓郁的人文性的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此我紧扣课题设计了三个版块。
一、直接揭题,书题质疑。在读题时指出多音字“给”,并指导“予”的书写。接着问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指名回答的太多,而且学生回答大同小异,忌泛。可在两三个回答后直接归整: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二、理解给予。主要设计了这几个步骤,感觉给予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对他人的给予或他人对自己的给予,再进入文本读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尝试过明显感觉前两步对学生理解给予并无多大作用,多此一举,可以让学生在感知时就点明意思,让学生早进入文本。
三、抓住重点,深化体验。以“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进入再悟给予,从而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我以读划描写“给予树”的句子入手,抓重点词“援助、期盼,卡片”展开,体会小女孩的孤单与期盼,卡片及配乐触动学生的同情心与关爱心,再换位来体会金吉娅当时的矛盾心情,这本是文本的一个发光点,但由于我只考虑时间的问题,让它蜻蜓点水了,使文本一下变单薄了。尽管最后一段的处理较到位,但终究无法解决文本细腻的人文感悟。最后一环节虽然有些高调,但我觉得既然前面有问,应该有始有终,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给予树”是一课关爱、同情、愿望等集一体的代表。
,《给予树》一稿设计
tag: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