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雪海无涯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雪海无涯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285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雪海无涯,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雪海无涯 
推荐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四会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4、复习回顾所学名人的小故事。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四会词语。

2、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四会词语。

2、体会列宁对灰雀喜爱之情。

教学对象:三(2)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刚刚结束的第一单元中,我们感受了有趣的课余生活。马上我们就要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17页的单元导读,看看,在本单元,我们要学些什么?

1、学生读

2、学生简单说:学习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

在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曾经我们所熟悉的一些身影,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并能讲出关于他们的平凡故事吗?

二、回忆名人小事

1、课件出示。

司马光砸缸、数星星的孩子、邓小平爷爷植树、爱迪生救妈妈、蜜蜂引路。

2、学生简单叙述。

蜜蜂引路中,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积极思考)

三、揭题、板书课题。

1、 列宁是俄罗斯人,冬天的俄罗斯尤其的冷。风呼啸着,郊外,草枯了,花谢了,动物们都躲进了温暖的窝,树林也失去了往日的喧闹。只有白桦树还是那样高大挺拔,请听,三只灰雀正在树枝间快乐地歌唱着。今天让我们随着列宁,一起走进《灰雀》,品读又一个关于列宁的平凡故事。

2、 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利用第一课中的“孔雀舞”引出。)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同桌间相互读,相互正音。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让我们先和课文的生字交交朋友吧。谁来叫叫他们?

课件出示词语: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或者  严寒   诚实

              可惜  肯定  果然   面包渣

              白桦树 欢蹦乱跳  自言自语

(分行出示,请同学做小老师,带读,识读,齐读)

3、让我们带着这些可爱的词语小伙伴,赶紧走进课文。请同学分自然段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完成填空。

请多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给出评价。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小男孩,两人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小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

四、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灰雀。

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

1、看图片:(课件出示)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回答。(美丽、漂亮、可爱……)

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3、交流。说说你找的句子。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里面特别能感受到?

学生交流。(婉转、非常、惹人喜爱)

4、带着你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配上音乐,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生机,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列宁喜欢灰雀?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6、交流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每次……都……、仰望、经常

7、练习说话:能用“每次……都……”说一句话吗?

五、小结

可爱的三只灰雀给了列宁许多欢乐。可是,忽然有一天,其中那种胸脯深红的灰雀却不见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下一节课,我们再揭晓谜底。

六、作业:

1、请同学们,把描写灰雀的句子抄到你的采蜜本上。

2、请把认真识读词语,并仔细地书写在本子上。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阅读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中领悟到平凡中的不平凡,也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本课时教学设计就是以课标中上述此三点,进行整体设计。在实践教学中,对目标的完成却存在众多问题。

第一个目标的完成:开学一周,班级的重新组合,以及江西等地生源的涌进,使学生的普通话说得“各具特色”。开学一周,在进行课堂常规训练、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重点指导之外,我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课文的基本阅读上。虽然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作为中华儿女,将汉字读标准是最起码的要求。联系9月我区开展的普通话推广周活动,我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花在普通话相对较弱的学生身上。本课设计过程中,我也曾考虑先由普通话相对较好的同学朗读,从而引导他们如何正确读,但是,在以往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他们已经对字词形成了自己的发音意识,光靠别人的读声并不能对他们起到积极作用。于是,我放慢脚步,将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及时找出问题,并通过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进行指正。因此,在自读课文之后,我将13个自然段的朗读机会全部留给了这部分学生。

第二个目标的完成:二年级的教学目标中,并没有要求学生能概括课文大意。升至三年级,课本中的文本较之二年级多有所增长,内容涵量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学生逐渐具备概括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在第一单元中,我初次尝试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简单讲讲课文意思,逐渐培养学生会概括的能力。在《灰雀》第一课时设计时,我联系到本课的主要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无法准确概括。因此,将它设计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填空的同时,能利用老师所给的句式形成概括的内容。课堂教学上,因为整体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学生读课文花的时间相对较多,留给这段考虑的时间便有所欠缺,学生点到,我便迫不及待地将答案贴出,使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充分思考,对文本并未形成自己的认识,因此,有些曲高和寡的意味。

第三个目标的完成:语文的美,就在于具有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让人在读着文本的时候能在脑海中发挥想象。本课时将第一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主要把握灰雀的惹人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这份浓浓的爱。感情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美与情都是在文字里感知的。虽然教学设计上借助了默读、轻声读、边划边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丰富读书的形式,但是,在文本挖掘上,却明显火候不够,有些蜻蜓点水。如,讲到灰雀的喜爱时:我在设计环节上想让学生用一个词、一个句子来形容灰雀,从而对比文本中对灰雀的句子描写,感知语言的美。然后,却未想到,这样的设计对于文本的整体把握并无多大意义。因为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在此,完全可以直接导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在感知灰雀那来回跳动的轻快、那婉转的歌声时,我想到的是利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带给他们直观的理解。而其实,对于“婉转”一词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像歌声等的类比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课件出示上,鸟鸣声被压低,让学生凝神细听的过程中,强烈的音乐背景很可能给学生一些与此无关的信息。回想起一句话:文本是最美的世界!还是应该多利用我们的文本,发挥学生会们美好的想象,让他们更生活化地感知文字中的意蕴。而在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时。课堂时间已经所剩不多,在这,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在课堂里,不可以忽略任何一个环节,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为了在课堂时间内完成原先的课时设计,在讲到这一部分时,我的思维被禁锢,只停留在我自己的答案里。而当学生说到“面包渣和谷粒”也能感受到列宁爱灰雀时,我只是简单肯定,却并未抓住这个亮点,并不遗余力地去挖掘,因此,学生的理解也就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我所给予的那部分信息里了,亮点却成了一个遗憾。

从这次课堂所反应出来的状况,我深切地体会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语言的美并不在于你读的有多响亮,而在于你是不是进入了文本的世界;朗读的美并不在于你的朗读技巧有多高,而在于你是不是感受到了文本的世界。课堂的美并不在于你的教学设计有多精彩,而在于你是不是真正的给予学生一些收获、一些能力提升。而对于学生,普通话的训练、生字词的快速掌握,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需要在生活中、在课堂里全面的、多方位的引导。

一只灰雀,引出了列宁对动物那超脱的爱,对孩子那善意而机智的爱。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呢?用你的机智、宽容和耐心去教学吧,在爱的教育里,学生才能更快乐地学习,更健康的成长!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雪海无涯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