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一文教学谈
当课文教学进行到第9自然段时,有一个情节是发人深思的——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于
是,我就抓住这个情节组织学生进行一番讨论:“我为什么拿着戒尺等克莱谛?”孩子们思
索了一会儿,便纷纷举手了。王克说:“我拿着戒尺是想请克莱谛打我,刚才真是我的不对
。”只有宽容的孩子才会赋予文本如此生动的解释。李发鸿说:“我拿着戒尺仅仅是为了防
御,因为文章第八段写道‘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好一个联系上下文思考的孩子。胡
伊瑞谈道:“我是想把戒尺折成两段,因为我不想我和克莱谛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墙,我要
让我和克莱谛之间的误会就像这把戒尺一样,一折两段,没有任何阻碍!”真是别样滋味的
解读,只有能说会道的她才想的出来。伍向阳竟然联系能联系《负荆请罪》这一典故,说道
:“我是来负荆请罪的!”……很多时候,当自己的提问远离学生的兴趣点或者文本的时候
,亦或是学生对文本的感受还不够深的时候,提问赢来的往往是孩子们的一片冷漠。当那个
时候,我往往情不自禁地责怪孩子们一声:“脑子不动会生锈,请好好思考吧!”殊不知,
问题不是在于学生而在于我的“问题”上。这节课,我刚好把问题提到了孩子们想说的兴奋
点上,因此课堂就呈现了这样别样的精彩!教育的失败还是要从反思自身开始呀!感谢孩子
,让文本中的“我”变得如此多姿多彩!
《争吵》一文教学反思
| By: 仇鸿飞 ]
教学反思:
《争吵》是一篇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篇文章,两个好朋友因为弄脏了本子闹开了矛盾,最
后克莱地宽容了我的过错,两人和好了。在课文开始我采用了对课题质疑的方法导入新课。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争吵后的表现?争吵的结果?告诉我们该怎样处理与同学之间的
矛盾?这些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们对本课学习比较投入,由于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都能理解到位。
在课文最后小结的时候,我向孩子们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个人物?”有的说喜欢克
莱蒂,因为他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有同学说喜欢主人公“
我”,但说不出理由。我引导孩子们分析一下,“我”有什么样的弱点(爱瞎猜、爱面子)
,“我”有什么样的缺点(报复同学),但我也有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善于反思,
是非观念清楚,有明显的进步。)虽然我有缺点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我”的善于反思和进
步。通过这样的梳理,孩子们懂得了要做一个宽容别人的人,有了错误,要及时反思自己的
行为。
,《争吵》一文教学谈
tag: 教学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