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学思考(送教课)
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
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
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争吵》一文围绕“
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
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向学
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
克莱蒂,因为克莱蒂心胸宽阔,当安利柯骂他时他也没有还口而是主动地去讲和,和好。而有
的学生却在大声说应该归功于安利柯德爸爸,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学生说到安利
柯最后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克莱蒂认错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
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
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
通过争吵,点出了两个不同的人物:克莱蒂——宽宏大量;安利柯---小肚鸡肠.引导学
生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
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
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
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
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深
刻的教育。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
“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误解、彼此宽容。这
篇文章,篇幅较长,相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是一个难点。一看那么长的文章,孩子可能会产生厌
恶或害怕的情绪。再则,就是跟我们身边现实的人文环境相关了。课文中的我有一个有素养的
父亲,他教我做人的道理。这跟我们现实中的一些家长教育孩子“谁打了你,你就打他。”相
背。这一课的内容又是学生必需要学习的。应该教孩子懂得相互谅解、彼此宽容。在教学中我
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为什么而争吵,自己读一读课文1-4自然段。谁能说说你读懂了
什么。
2、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
。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可以也一
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理解。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
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
,回答得好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我也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
导。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时,我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在字词学习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原定的内容没有
上完, 这方面还有待我好好学习的。
,《争吵》教学思考(送教课)
tag: 教学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