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内容]描写月夜的美丽景色。
五、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 鱼 得 意 欣赏
放 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道 德 教 育
《钓鱼的启示》教后记
带着一份诚惶诚恐,上完了一节新教学模式的课,课己结束,但心中却充满了许多遗憾和困惑。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份自学提纲:
钓鱼的启示自学提纲:
1、 将课文读通读顺,画出生字词,并想办法记住它们。
2、 理解下列词语:涟漪 小心翼翼 操纵 翕动 沮丧 诱惑 抉择 告诫 乞求 筋疲力尽 皎洁 (把意思写在书上)
3、 本文有几处环境描写句子,找出来并积累到本子上。
4、 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语句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 )——( )——( )
5、 作者后来成为一名著名的建筑师与他小时候经历的钓鱼这件事有什么联系?
6、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加引号的“鱼”的?
7、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
8、提出两个不明白的问题。
自学提纲中的前三题我布置学生利用晚上的时间回家自学。第一节课,我利用前5分钟的时间检查了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听写了生字词。然后又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自己有感受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最后又让学生完成了提纲中的5、6、7、8题。
课下我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对自学提纲中的题回答的不是很完整,还有部分学生回答的问题偏离了主题。而在学生提的问题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提的是“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鱼放了?”看了学生的问题我就设想第二节课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先让学生读书,找出不想放鱼的理由,再让学生读书找出父亲想让他放鱼的理由。在这辩论中,让学生懂得父亲从小对我的告诫,也能进一步感受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这样再回头整理自己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
课上完了,却没有如人所愿,于是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 老师和学生都有些胆怯
上课伊始,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想放鱼的举手,不想放鱼的举手。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想放鱼的竟然占了四分之三,而不想放鱼的只有一人举手。(本想按学生的问题进行的辩论,)可学生此时的反悔,让我一时手足无措。课下,我问学生:真的想放鱼吗?谁知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放。那为什么上课时却都喊着放鱼呢?学生一时不好意思起来。最后的答案是:发自内心的是不想放鱼,可从道德上讲,又应该把鱼给放了,如果在这么多老师面前说不放鱼,那老师们会不会笑我们太自私啊。为了不被老师们笑话,违心要放鱼。
当我看到孩子们想放鱼时,我当时真想告诉孩子们,老师不想放鱼。我想如果我这样说,大多数孩子马上可以改变自己的观点,可又怕课堂一乱,控制不好,砸了锅。
因此课堂开始,因为孩子的胆怯,老师的心虚,马上改变了课堂。如果我能稍微大胆一些,坚持一下,课堂一定会精彩。
反思二:问题的答案何时呈现
自学提纲中的5、6、7题是紧紧围绕课文内容来设计的,但从学生自学后答题情况来看,却不是很乐观。本想在第二节课通过学生讨论后,把整理的答案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再结合自己的体会,把答案再整理一下。可课堂上如何向学生呈现答案,呈现答案之后,让学生如何处理:是读是背还是记?如果不这样,答案像昙花一样,转眼不见了,学生很难记住。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看到了答案,学生本上的答案什么时候整理,是看完之后马上整理?还是等课完了统一整理?如果课堂上马上整理,那课堂上的时间就有些紧。如果课后整理,一是有些学生把答案给忘了,二是有些学生课下没有了时间,整理答案就成了一句空话。
反思三:如何面对潜能生的课堂表现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级中的潜能生,在面对自学提纲时也是一片茫然。他们能自觉完成自学提纲中的生字词的学习,画字圈词的学习,但从自读课文写批注开始,他们的脑门上又出现了“川”字,其他同学都在埋头边读边写着,而他们却手握着笔愁眉苦脸地熬时间,书上却空空无几字。
读书写体会他们无从下手,读书回答问题依然是他们的弱项。看着他们的苦态,我也很是为难,怎么办?让他们放弃,还是让他们继续愁下去?
面对此境,我想,以后设计自学提纲时,一定要分层设计,而且应该由易到难。好同学能答几个题,后面的潜能生可以只答前面的一个或两个简单的题。这样我想可以缓解一下潜能生的压力,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勇于表现自己。
tag: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