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教学设计做了很好的补充,更高于我原有的设计理念。
生7:我找到了很多描写秋天的诗歌、短文。我给大家朗诵一首《秋菊》。(饱含感情、激动地朗诵
,会的学生也纷纷站起来朗诵)
生8:我找到一首写秋天的小文章《秋天对我说》,给大家读一读。
生9:大家看,这是我画的秋景图。(贴到黑板上,指图说)秋天来了,红叶黄叶把大山打扮的多热
闹啊!一阵秋风吹过,黄的红的叶子随风飞舞,多象翩翩飞舞的彩蝶啊!(我不禁带头热烈鼓掌,
满脸笑意地看着他。)
方向宇:老师,大家都只看到了秋天的美丽,其实秋天也是冷清、萧瑟的。(方向宇满脸认真地说
)
师:你的感受真是与众不同!能给大家说说理由吗?(我由衷地为这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感到高兴)
方向宇:秋天的风是凉飕飕的,吹落了树叶,树木就变得光秃秃的,看起来就不美了,而且也让人
觉得很冷清。
生10:是啊,我觉得很有道理。秋天来了,冬天就不远了。寒冷的日子就要开始了。
师:老师真高兴,我们班有这么多同学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会观察,会思考。正象同学们说的那
样,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要想真确的认识他,就要既看优点又看不足。
学生们的话题又多了,兴犹未尽,有几个的小组的同学还提议请大家品尝他们带来的具有秋天特征
的水果……大家在朗诵、绘画、游戏、品尝中又展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秋天。学生不但饱览了秋景
的美丽,感受了秋的萧瑟,积累了描写秋景的词语,还尽尝了丰收的喜悦,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
力,使学生感受到搜集、交流资料的成功感,一举多得。
三、教学评析
《秋天》一课的教学,教者能站在大语文观的高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化
、生活化的语文时空,使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在方法的指导下,自主快乐地学习语文,生成知识
,形成能力,获得体验。本节教学我认为了教者很好地体现了以下“四化”。
一、情境化。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动之以情,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那
美丽的大自然,秋天的美景在孩子的脑中勾画,教师创设的“秋景图”让孩子们找秋天,不仅将孩
子的思维由课堂引向了大自然,而且使学生虽然身处教室,却有着亲临秋景的畅快。教师情境的创
设,既给学生初涉文本做了向导,又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奠定了浓浓的情感基础。
二、人文化。课堂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完美体。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秋天》一课的教学
中得到了很好的彰显。教师能挖掘文本所具有的情感给学生以引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
大自然、热爱秋天的熏陶,获得独有的情感体验。教师为学生创设的秋之美景,也使学生在美的意
境中学会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进而去进行美的创造。教师对学生中肯、欣赏的评价语,以及
引导生生互评都体现了“评价他人从赏识开始,”使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芒。
三、生活化。生活皆语文,语文皆生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设计让
学生“争当小导游”,上学生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与课前搜集到的相关信息以及学习文本后的新
收获进行了整合,并用当导游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介绍,既内化了知识,加深了体验,又使孩
子们在块块乐乐中学习生活中的语文。
四、生成化。教师将单一的知识的课堂转变成活动的、发展的、快乐的课堂,将学习的时空还给学
生,引导学生在自主读书,合作交流中赏秋天的美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加深体验。尤其是学
生们创生的“赏秋”这一教学环节,更让教育者感受到了生成化课堂的真正内涵。学生学习的兴趣
与内驱力被教师调试到极高的状态,创新的火花将随之迸射。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
开发的课程资源,也正是我们新课程语文课堂的亮点。
tag: 教学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