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教学设计二

《秋天》教学设计二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413  栏目: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秋天》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www.lexue88.com)地址
www.lexue88.com)
本文转载

,《秋天》教学设计二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